W坐
W坐
W坐(W-sitting),一种坐姿,指的是小孩子们坐在地上,把两腿放在身体两侧呈W状的样子。多数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坐姿会给孩子的身姿、走路和跑步能力带去长久的负面影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W坐 特点: 两腿放在身体两侧呈W状的坐姿 范畴: 骨科、儿科 影响: 影响骨骼、肌肉、神经发育
简介/W坐
W坐很多孩子都习惯于“W”坐姿:小腿外展至大腿外侧。也就是所謂的“W”型坐姿,就是像英文字母“W”的坐姿。幼儿的"W”型坐姿,又成为电视儿童坐姿(Televisionsitting)。
孩子的坐姿能够影响到他们的体态及使用肌肉平衡和协调身体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宝宝早期是可以使用“W”坐姿的,特别是宝宝从四肢摇晃支撑向独立坐立阶段过渡的时候。然而,一旦孩子开始走路,这个姿势就应该被放弃了。尽管宝宝开始习惯走路,但仍保持较低的肌肉张力和较高的关节活动频率,这使得他们仍会继续使用“W”坐姿。柔软的肌肉和髋部关节周围的韧带使孩子拥有了更大的关节灵活度,因此“W”坐姿会令宝宝们感到舒适。但这个姿势对关节的发育和其功能的理想化开发是不利的。
W型坐姿是不正确的坐姿。虽然这样的坐姿对小朋友来说,支撑的底面积较大较稳固,身体也不需要很出力,但是这样的姿势会使小朋友双脚内转,容易走路内八字。另外,W型坐姿也会间接影响到腿部髋关节的健康。
肌肉张力低或是肌力不足而导致喜欢W型坐姿的小朋友,发展到小学阶段,会出现“书写困难”,拒绝书写的现象。因为肌张力弱,写一会就很累,情绪烦躁,不愿书写。这种情况与对称性颈紧张反射有关。但如果只是习惯问题,则需要家长与老师适时的提醒,制止其行为的发生。
原因/W坐
1、肌肉张力低,导致喜欢这样的坐姿;
2、一些正开始学会爬或是正在学走路的小朋友,可能爬一爬变成跪姿,接著就坐成W型坐姿。
3、与他人学习模仿其他同伴的行为。
危害/W坐
骨科问题W坐1、影响骨盆发育
在出生伊始,新生儿实际上是没有骨盆的。取而代之的是股骨头、大腿长骨来充填其髋部的浅幅凹陷,一次形成后来的“骨盆”。骨盆的完整发育,要等到宝宝12周岁时才能基本完成。骨盆形成的凹陷是股骨头与髋骨间交错活动的结果。骨盆的这一“成型”过程始于发育的第一年。
当宝宝使用自己的小肚子进行匍匐爬行时,股骨就会借此动作深入到髋骨的一侧。当宝宝进行手膝爬行时,这个“塑形”工程就会呈垂直方向,因此骨盆的形成是源于大腿不同方向的移动。孩子的坐姿是能够影响骨盆的外形,持续的“W”坐姿会导致骨盆在某种程度上外扩,由此引发后期移动过程中产生疼痛。
2、当孩子的“W”坐姿超出应有的期限时,会导致大腿骨内转,从而膝盖关节也随之内转,最终致使双脚内撇和足弓反转。
3、“W”坐姿还会造成“脚趾内倾”(鸽子趾)和平足,并伴有筋腱(即大腿后侧的大肌肉群和小腿后侧的肌肉群)紧张。
4、“W”坐姿还可能存在姿势问题。例如“脊柱前凸”-----即脊柱大幅度向内弯曲——这会对身体整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造成影响。所以如果孩子坚持“W”坐姿,即便他们的肌肉张力发展的很好,但上述问题也仍会出现并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肌肉问题“W坐”会导致肌肉收紧,包括影响脊柱的核心肌肉群。
神经问题“W坐”会加重神经问题,如肌肉张力低。
预防/W坐
W坐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能够刺激和增强大腿肌肉张力、强健背部肌肉和帮助调整髋部的活动机会:
1.手膝爬行:设计一些游戏,让还在俯趴并使用双手和双膝,例如“钻隧道”等游戏,并可以通过钻、爬、跨越等动作来完成训练。
2.攀爬:强健双腿、把压力放在双脚脚底以刺激足弓发展,锻炼腿部肌肉。
3.锻炼髋部关节:在一些有趣的游戏中,孩子需要活动髋部以保持其身体闻听——比如“划船”——双腿弯曲,脚趾相触。当孩子做前后方向的直线运动时,髋部连接处要保持平衡。
4.沿着地板、双腿伸直地滚动:这有助于调整髋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来完成此动作,比如“把孩子包裹在毯子里”,然后“缓慢展开”——确保头部露在外面。
5.按摩双腿和髋部,以刺激肌肉张力和本体感(触觉按摩可以通过感觉中枢从肌肉和关节传递给大脑)。
矫正/W坐
W坐如果孩子已持续“W”坐姿一段时间,这时双腿和背部的肌肉区因尚未得到拉伸会而回感到紧绷,因此要开始训练使用“印度”坐姿。坐在地板上,双腿交叉向前,膝盖外转,这种坐姿是每天最好的锻炼,地心引力将帮助拉伸大腿内侧肌肉。当坐在低矮的凳子上或枕头上时,我们同样要注意不要使用“W”坐姿。
如果孩子保持这种坐姿很累,并且他们的背部出现拱起,就要建议他们坐在地板上,背靠沙发或椅子,以便他们能够借助家具来放松背部。开始采用印度坐姿时,坚持几分钟即可,随后可以渐渐增加时长。
另一种让重心拉伸肌肉的坐法---坐在地板上,两脚脚底相对,膝盖向两侧外展。做“蝴蝶”状,上下振动双腿,双脚并拢。
拉伸和强健背部下方肌肉---孩子可以平躺在地板上,向上屈膝至胸部,双腿从一侧缓慢转至另一侧,膝盖不可接触地面。
但更为合适的方法还是:借助儿科正骨医生、脊椎按摩师、理疗师来帮助宝宝进行髋部修复。
正确坐姿/W坐
盘坐盘坐:坐在地上、背脊打直、两脚打叉叉。
环坐:坐在地上、背脊打直、脚掌对脚掌。
长坐(伸腿坐):坐在地上、两脚直直地放前面。
V型坐姿:(脚打开的长坐)、坐在地上、两脚直直的打开成V字型。
侧坐:坐在地上、两脚弯向同一侧,手可扶可不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