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吃客
竞技吃客
竞技吃客,是以参加各类竞吃比赛为职业的人,那些在吃XX大赛上以惊人的速度吞下XX的选手们可能让观众感到惊讶,佩服,或者有些时候觉得恶心。从传统的热狗、油炸圈饼,到鸡翅、南瓜等,每年全球都有数十场热火朝天的竞吃比赛,可以说,比赛“胃容量”的竞吃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项运动,竞技吃客也由此成为一个职业。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竞技吃客 特点: 主要参加各类竞吃比赛 代表人物: 小林尊 起源: 十七世纪
历史/竞技吃客
历史上的竞技吃客十七世纪大英帝国肯特镇的尼古拉斯·伍德(NicholasWood)是最早的竞技吃客,甚至有一位专门为他写文章吹嘘的诗人来帮他进行宣传。诗人囧·泰勒(JohnTaylor)为他取了一个响彻不列颠的昵称:TheGreatEater(大吃客)。当囧第一次在肯特镇见到尼古拉斯的时候就被他一次吃下六十个鸡蛋,大半只羊以及一大堆派并且还喊饿的神技折服了。当时的尼古拉斯只是一个农夫,但已经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他时常参加一些集会表演,并且以一次吃下七打兔子,八人份的大餐等等行为被人传诵。
自发明热狗这种食物以来,美国人对它可谓酷爱,后来逐渐发展出吃热狗比赛。1916年,“内森氏”吃热狗比赛在冲浪大街开张,这项一年一度的热狗饕餮大赛,成为吸引纽约康尼岛人的保留节目,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只在1941年打断了一届“内森氏”比赛。
竞吃比赛的国际化推广和运动化发展要感谢美国人理查德·谢伊和乔治·谢伊兄弟。乔治曾拜在纽约资深媒体代理人马克·罗西门下做公关先生,当时刚刚开了自己的公司“谢伊沟通”。理查德正在从事广告业,于是过去和他共事。他们代理的赛事,就是美国竞吃比赛中最权威的“内森氏”吃热狗比赛。从1991年开始,乔治一直在推动着这一传统赛事。1993年,“内森氏”冲出国门,在日本举办了一场热狗大赛。那年晚些时候,“东京电视台”派出一名日本超级食客,前往美利坚挑战“内森氏”当时的头号种子,美国人保住了“芥末国际黄腰带”。日本派出更多饮食高手前往纽约,发誓要披挂黄腰带回家,竞吃狂潮汹涌而来。
1997年,谢伊兄弟理查德和乔治创办了“国际竞吃联盟”理事会,统管所有以肠胃为中心的运动。从那以后,这一曾经只用于盛会和派对逗乐子的消遣手段,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美的热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
竞吃联盟认为竞吃比赛集趣味、活力、技巧于一身,完全能跻身真正的运动行列。安全是所有运动的第一标准,竞吃比赛也不例外,因此不允许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参加比赛,也反对少年儿童在家中模仿竞吃内容。竞吃联盟每次承办比赛都会做足保护措施和急救准备,所以,所有热爱竞吃运动的人请不要在家中尝试竞吃,而应该参与到比赛中来,在这里既可以放心大胆吃,也不用担心发生意外。每次举办大赛竞吃联盟都会带上一名急诊医生。
竞吃原因/竞技吃客
竞技吃客奇特的竞吃比赛网罗了天下几乎所有“吃手”,而且还有真正的竞赛者,在谢伊兄弟当年还没有插足之前的漫长年代里,就有许许多多的人参与各种各样的暴食大赛了。他们还为大快朵颐而推出了rap音乐带。他们也将自己的名号,奉献给了像《疯腿康蒂:禅宗和豪食竞技艺术》这样的纪录片。
大多数竞技吃客坚持称,他们这样做纯粹是因为喜欢。这主要是因为食品是免费的,而且大家比赛时都很开心,他们有时并没有获得奖金,但填饱了肚皮。而且他们也声名大振——接受采访,上了美国有线新闻网的热点,还上了“今天”秀。而在福克斯电视台别出心裁的“食豪碗”和全国广播公司等更为主流的“拉斯韦加斯”秀中,还有许多吃客联袂出场。为这股饕餮潮裹挟着的,还有那许许多多的追捧者,而且每一场新的赛事,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卷入。
身体影响/竞技吃客
竞技吃客很多职业的竞技吃客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大胖子,甚至还都挺苗条,数据显示,世界比赛中排名靠前的多数选手确实大多数体形都偏瘦,但不要误以为他们有什么神奇的体质,这只是每天都在不停运动的结果。
选手们为了扩大胃容积,每天每顿都要吃很多很多,但这么多食物如果变成脂肪会影响到胃的扩张,自然会影响到比赛成绩,所以他们每天都要不停地跑步,不停地锻炼,才能将摄入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消耗掉,他们的生活说起来简直就是苦行僧一般的修行。看似活得潇洒,吃饭不仅不要钱,吃好了还有奖金。但这其实都是表象。如果说高强度锻炼身体还算可容忍的任务,那么,摄入大量食物对人体的伤害就是彻彻底底的弊端了。
暴食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高危因素。经常性的暴食,会导致胃始终处于饱胀的状态(虽然这是参赛选手们训练的目的),胃黏膜寿命较短,这样一来就无法得到充分修复,久而久之会引起胃穿孔、胃溃疡、胃下垂等疾病。
如果肠道一直被食物塞满,时间长了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更为可怕的是,暴饮暴食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发原因,该病发病急,重症胰腺炎更是会继发感染,引起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很高。所以对普通人来说,暴食实在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现在也有很多社会人士在呼吁停止大胃王比赛这种低级原始的项目。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那种号称怎么吃都不胖的瘦子,其实他们中大多数是因为太“会吃”了,虽然吃的顿数多,但人家每顿吃得少,而且是很精明地专挑低热量食物吃,想胖起来都难。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消化功能不理想,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完全吸收,穿肠而过,自然也是胖不起来。
代表人物/竞技吃客
小林尊小林尊小林尊是竞吃界的“珠穆朗玛”,2005年7月4日,在纽约举行的国际吃热狗大赛上,27岁的大胃王小林尊再次夺得该项比赛的冠军。
个人保持的世界纪录:
牛脑:57个(8公斤)/15分钟;
汉堡包:69个/8分钟/2004年11月13日;
米团:9公斤/30分钟。
独门技巧:体重仅有60公斤的小林尊绰号“海啸”,他能够所向披靡自有其独门秘诀。他招牌式的“所罗门吃法”是把热狗一分为二,蘸水后再放入口中。这样,小林尊完全不用咀嚼,每10秒就能吞下一个热狗。据小林称,“这样可以节省一半时间”。
训练方法:小林尊每次大赛前两个月就开始饮食训练,以扩大“胃容量”。他平常都灌气泡饮料,可以强力扩张胃部而且不含热量,到了比赛的时候就直接咬都不咬倒下去。
理查德·拉非勒在整个国际竞吃联盟中,理查德·拉非勒可以算是个“异类”,成名时已经60岁的他,又老又瘦,但他的绰号却是“蝗虫”,在“大胃王”排行第3。他本并不擅长短时间的比赛,比如8~15分钟的,他的强项是30~45分钟的竞吃比赛。但是,他却不满足于此,近来,他不断训练自己,终于在短时间的比赛中也大放异彩。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拉非勒经常飞到日本和高手一起训练长时间的比赛。他专攻牛肉和其他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他强劲的下颚和超大胃容量令他拥有众多的“吃迷”。拉非勒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国际竞吃联盟的比赛是在2002年,之后,他的实力就不容忽视。
个人保持的世界纪录:
辣椒:1.5加仑/10分钟;
西瓜:5.21公斤/15分钟。
独门技巧:天赋异秉,专攻油腻且难消化的食物。拉非勒还有强劲的下颚和超大的胃容量。
训练方法:不断前往日本,和世界高手一起训练比赛,借此提高自己。
索尼娅·托马斯索尼娅·托马斯身高165cm,体重44.9公斤,堪称娇小玲珑,不熟悉她的人都以为“她的食量肯定只有小鸟那么点大”。事实上,她的确是,因为鸟能够吃下相当于身体两倍重量的食物。
单身女子托马斯是个韩裔美国人,她是美国最能吃的女人,但就算和男人比,她也不差。在竞吃界的排行榜上,她也仅次于世界第一能吃的日本人小林尊。在托马斯之前,竞吃大赛还没有过如此瘦弱的女选手,而瘦小的托马斯加入竞吃者行列以来,步步为赢,现在排名上升到了世界第二。
个人保持的世界纪录:
独门技巧:吃东西必须得嚼,不然就会被哽住,而且必须有一个强硬的下颚,不停地吃会让下颚很累很累。而且最好能腾出时间打个饱嗝,让胃里的气体出来一点就能坚持更久,否则吃得太快太多会吐出来。
训练方法:平日里托马斯吃得很少,一天支持一顿,从不吃容易发胖的食品。比赛之前开始锻炼胃容量,和小林尊的方法类似。但认为自己的吞咽速度还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