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抗生素时代
后抗生素时代
所谓后抗生素时代,是指当今有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严重威胁了人来的生存和健康,全球将面临药品无效,好像有回到了以前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样。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是“后抗生素时代”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超级细菌”的出现引人担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后抗生素时代 原因: 抗生素滥用造成细菌耐药应用历史
后抗生素时代抗生素曾经被誉为“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战争中造成伤亡最为惨重的并非是炮弹,而是伤口感染。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瘟疫,以至于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所以在战场上,就算士兵只是肢体受了轻伤,军医往往还是选择立刻截肢,但这样做的风险依然十分巨大。要知道,那时仅仅因为纸张划伤手指、走路跌破皮这种小事而发展成要命的感染可都是常有的事。
青霉素——最早的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并将其运用到二战当中,挽救了众多士兵的生命,是人类与细菌的战争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国曾将青霉素的研制放在同原子弹研制一样重要的地位上。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不过适合用作治疗人类感染的不足百种。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DNA合成——招招击中的命门,成为人类对抗细菌的一大利器。
滥用情况
后抗生素时代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生存下来的细菌再次传染给其他人的时候,便对同种抗生素增加了一定的抵抗力,如此反复传播,细菌的耐药基因越来越强大,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数据显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死于感染的人数每年不过700万。而仅在1999年,因为耐药菌越来越多,死于感染的人数就上升到2000万,其中40%死于耐药菌。
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在中国,细菌整体的耐药率要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大约在45%左右。中国每年有超过8万人因耐药性死亡。而据英国抗菌药物耐药评估委员会估计,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到2050年中国将有100万人因此死亡。
抛开其它原因不谈,我们确实无法否认:在滥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人类可能正在利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细菌”,反倒将细菌锻炼出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身。
有媒体担心,如果耐多粘菌素细菌和同能抵抗其他抗生素的细菌一旦结合起来,演变出能够对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细菌”,那攻破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了。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更是不无担忧地发出声明,人类正进入“后抗生素时代”,普通病菌感染将再度成为致命因素。大杀器渐渐失去锋芒,人类与细菌的战争愈发残酷起来。一旦细菌攻破抗生素筑起的最后一道防线,届时,人类将拿什么保护自己。
造成危害
后抗生素时代被喻为“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的多粘菌素由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这名“老将”不得不又披挂上阵。它是一种老抗生素,但它是我们所剩唯一能对抗‘超级细菌’的抗生素,我们正面临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的危险。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将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英国研究声称2050年抗生素耐药引发死亡可达每年千万,这将超过癌症的死亡人数。
而伦敦大学流行病专家奥克斯·福特教授则将这一时间表再次提前,表示未来5年,全球便将面临爆发新疫潮的威胁,主要源自于动物身上的流行疾病,或将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末日细菌”。奥克斯认为,随着现有抗生素的不断失效,新型免疫药物的研发进程尚慢,人畜共通病的威胁将愈发严峻,尚无十分有效的药品和疫苗可以防治。
野生动物或禽畜感染人类。而且,随着港口、航空、铁路等全球交通系统的逐步发达,“后抗生素时代”的细菌传播感染范围将远远超过“前抗生素时代”,细菌的控制力度也愈发困难,需要人类摒弃成见,达成高度的共识和无间的合作。
医疗风险
1、医疗风险急剧增大
后抗生素时代近年来,一些病原体的耐药性增大,导致治疗愈发困难,医疗风险急剧增大。比如,结核的耐药性是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和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重点关注的对象。WHO认为,由于耐药问题,结核在近几年又进入了一次爆发期。让医学界头疼的还有临床医疗。大量的科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从而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在“后抗生素时代”,这些临床科室将一夜回到解放前,面临诸多医疗风险。比如产科。女性在临产和分娩时都需要使用一定剂量的预防性抗生素,尤其是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已经低于1.49%。
这又陷入了奇怪的“永劫回归”式的奇怪循环:不用抗生素会感染,用了抗生素可能会造成新的感染。而为了对抗新型感染,又不得不研制新型抗生素。
2、新型医疗发展受限
抗生素的发明不仅直接治疗了细菌感染,而且在此基础上,不少治疗手段才得以诞生。比如,治疗烧伤等危重症患者,这些危重病人常常因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引发病理学改变,导致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如果不使用适当剂量的抗生素,危重病人极有可能因为并发性感染死亡。
还有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在杀死癌细胞对同时对人体产生了免疫抑制,人体免疫功能极度微弱,如果不及时使用外在的有效的抗生素,患者将不堪一击,后果惨不忍睹。
然而,在“后抗生素时代”,这些患者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可以医治他们病的药物了,如果我们不采取紧急行动,抗生素这条路已经到了尽头。
尽管还没有出现对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细菌,但我们也不能天真地认为“后抗生素时代”不会到来,只有积极及时地做好应对准备,才有机会赢得这场残酷的战争。
应对措施
细菌耐药不可避免,但遏制抗生素滥用,能最大程度上延缓细菌耐药的发展。在成都举办的《中国抗生素杂志》第十届编委会研讨会上,如何遏制抗生素滥用、应对新型抗生素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专家指出,医生诊疗时应对病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如果病人对某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就停止使用该抗生素,以免刺激耐药程度加重。而病人一定要按照医嘱、按疗程服用抗生素药品,部分病人因为病情缓解就自行停药,反而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感染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中国抗生素的研发、生产正处于转型阶段,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已开始制定‘后抗生素时代’的研发方案。中国抗生素的滥用不止体现在医药领域,农业、畜牧业同样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近年来中国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管理抗菌类药物。2013年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