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猫
藏名音译:纲匈
别 名:狸猫 麻狸
英文名:felis chaus
分类: 猫科 猫亚科 猫属
主要特征:体长60-75cm,尾长23-26cm,体重4kg左右。
分布:西藏的聂拉木、吉隆、墨脱、错那、察隅以及门隅、珞渝地区。
习性及生境:栖息地海拔高度为2500m以下。常活动于温暖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河谷林缘,灌丛,开阔草地及农耕地坡地。
现状: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丛林猫又叫狸猫、麻狸,体形比家猫大,体长60—75厘米,尾长为25—35厘米,体重大约为3—5千克。全身的毛色较为一致,缺乏明显的斑纹,背部呈棕灰色或沙黄色,背部的中线处为深棕色,腹面为淡沙黄色。四肢较背部的毛色浅,后肢和臀部具有2—4条模糊的横纹。尾巴的末端为棕黑色,有3—4条不显著的黑色半环。眼睛的周围有黄白色的纹,耳朵的背面为粉红棕色,耳尖为褐色,上面也有一簇稀疏的短毛,但没有猞猁那样长而显著。
在我国,丛林猫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福建、西藏等地。在国外,还见于东外高加索,里海西岸,中亚,小亚细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斯里兰卡,尼伯尔,中南半岛,埃及等地,共分化为8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分布于新疆的是指名亚种,分布于其他地区的是西南亚种,比指名亚种的尾巴略长,耳朵背面的红棕色显著,头骨略窄。
丛林猫栖息在沿河、环湖边的芦苇或灌木丛,海岸边海拔较低的森林地带,或具有高草的树林、田野,以及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区,有时也到村庄附近,但不见于热带雨林中。它虽然也是夜行性动物,但多在早晨和黄昏以后外出活动,白天也时常可以见到。巢穴建在石块的下面等较为干燥的地区,也利用獾类的弃洞。它的嗅觉和听觉都很发达,善于奔跑和跳跃,能攀树,常用尿液标记领地。主要以鼠、兔、蛙、鸟为食,也吃腐肉和果实,特别喜欢捕食鹧鸪、野鸡和孔雀等雉鸡类,偶尔也潜入村庄盗食家禽。性情凶猛,敢于同家狗进行搏斗。
丛林猫在春天发情,雌兽的妊娠期大约为66天。每胎产2—5仔,但通常为2仔。初生的幼仔身体被有棕色的细绒毛,四肢和尾巴的末端还具有清晰的棕黑色条纹。可以人工饲养和繁殖,能与家猫交配生育。
亚种分化
f. c. chaus -- 指名亚种,分布于土库曼斯坦、伊朗、俾路支
f. c. affinis -- 分布于克什米尔、锡金、云南、中南半岛
f. c. fulvidina -- 分布于泰国和缅甸
f. c. furax -- 分布于叙利亚和伊拉克
f. c. kelaarti -- 斯里兰卡
f. c. kutas -- 孟加拉地区
f. c. nilotica -- 埃及
f. c. oxiana -- 俄罗斯
f. c. prateri -- 印度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