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彭蠡泽、彭泽或彭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概述
鄱阳湖(“鄱”,音:p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正常年份鄱阳湖流入长江的水量达146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河入海量的总量,是长江水流的调节器,水量和水质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地理位置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彭蠡泽、彭泽或彭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
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
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
湖体特征
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时湖面面积328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现在1998年7月31日,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现在1963年2月6日,面积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亿立方米。
湖水补给主要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博阳河和西河等河道,经调蓄后,向北由湖口注入长江。流入长江的水量多年平均146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4]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平水位时湖面高于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
生态保护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每年秋末冬初(10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4月)逐渐离去。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为保护候鸟,1983年成立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88年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外,还有以下省级保护区:江西省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江西省鄱阳湖河蚌保护区、江西省鄱阳湖湖鲤鲫鱼产卵场自然保护区、江西省鄱阳湖银鱼自然保护区、江西省鄱阳湖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