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它的化学符号是C,它的原子序数是6,电子构型为[He]2s22p2。碳的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石字旁构成,从“炭”字音。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
碳
化学元素解释:
性质
化学符号:C
元素原子量:12.01
质子数:6
原子序数:6
周期:2
族:IVA
电子层分布:2-4
原子体积:4.58cm3/mol
原子半径:70(67)pm
共价半径:77pm
范德华半径:170pm
电子构型:1s22s22p2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2,4
氧化价(氧化物):4,3,2(弱酸性)
颜色和外表:黑色(石墨),无色(金刚石)
物质状态:固态
物理属性:反磁性
熔点:约为3550℃(金刚石)
沸点:约为4827℃(升华)
摩尔体积:5.29×10-6m3/mol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3000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太平洋表面23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ppm)4800
莫氏硬度:石墨1-2,金刚石10
氧化态:主要为-4,,C+2,C+4(还有其他氧化态)
化学键能:(kJ/mol)C-H411C-C348C=C614C≡C839C=N615C≡N891C=O745C≡O1074
晶胞参数:a=246.4pmb=246.4pmc=671.1pmα=90°β=90°γ=120°
电离能:(kJ/mol)M-M+1086.2M+-M2+2352M2+-M3+4620M3+-M4+6222M4+-M5+37827M5+-M6+47270
单质密度:3.513g/cm3(金刚石)、2.260g/cm3(石墨,20℃)
电负性:2.55(鲍林标度)
比热:710J/(kg·K)
电导率:0.061×10-6/(米欧姆)
热导率:129W/(m·K)第一电离能1086.5kJ/mol、第二电离能2352.6kJ/mol、第三电离能4620.5kJ/mol、第四电离能6222.7kJ/mol、第五电离能37831kJ/mol、第六电离能47277.0kJ/mol/。
简介
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
碳化合物一般从化石燃料中获得,然后再分离并进一步合成出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的产品,如乙烯、塑料等。
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不同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卤素中只有氟能与单质碳直接反应;在加热下,单质碳较易被酸氧化;在高温下,碳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化物。
同位素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共有十二种,有碳8至碳19,其中碳12和碳13属稳定型,其余的均带放射性,当中碳14的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其他的均全不足半小时。在地球的自然界里,碳12在所有碳的含量占98.93%,碳13则有1.07%。C的原子量取碳12、13两种同位素丰度加权的平均值,一般计算时取12.01。碳12是国际单位制中定义摩尔的尺度,以12克碳1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摩尔。碳14由于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被广泛用来测定古物的年代。
形式介绍
最常见的两种单质是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它们晶体结构和键型都不同。金刚石每个碳都是四面体4配位,类似脂肪族化合物;石墨每个碳都是三角形3配位,可以看作无限个苯环稠合起来。
1、金刚石(diamond)
最为坚固的一种碳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以晶体结构的形式排列,每一个碳原子与另外四个碳原子紧密键合,最终形成了一种硬度大、活性差的固体。金刚石的熔点超过3500℃,相当于某些恒星表面温度。
2、石墨(graphite)
石墨中碳原子以平面层状结构键合在一起,层与层只见键合比较脆弱,因此层与层之间容易被滑动而分开。
3、富勒烯(fullerene)
1985年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罗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富勒烯中的碳原子是以球状穹顶的结构键合在一起。
4、其他碳结构
无定形碳:(Amorphous,不是真的异形体,内部结构是石墨)
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
六方金刚石:(Lonsdaleite,与金刚石有相同的键型,但原子以六边形排列,也被称为六角金刚石)
石墨:(Chaoite,石墨与陨石碰撞时产生,具有六边形图案的原子排列)
汞黝矿结构:(Schwarzite,由于有七边形的出现,六边形层被扭曲到“负曲率”鞍形中的假想结构)
纤维碳:(Filamentouscarbon,小片堆成长链而形成的纤维)
碳气凝胶:(Carbonaerogels,密度极小的多孔结构,类似于熟知的硅气凝胶)
碳纳米泡沫:(Carbonnanofoam,蛛网状,有分形结构,密度是碳气凝胶的百分之一,有铁磁性)
化合物
碳的化合物中,只有以下化合物属于无机物:碳的氧化物、硫化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硫化碳(CS2)、碳酸盐、碳酸氢盐、氰一系列拟卤素及其拟卤化物、拟卤酸盐:氰(CN)2、氧氰,硫氰。
其它含碳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由于碳原子形成的键都比较稳定,有机化合物中碳的个数、排列以及取代基的种类、位置都具有高度的随意性,因此造成了有机物数量极其繁多这一现象,目前人类发现的化合物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
有机物的性质与无机物大不相同,它们一般可燃、不易溶于水,反应机理复杂,现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分科——有机化学。分布碳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以金刚石和石墨形式),是煤、石油、沥青、石灰石和其它碳酸盐以及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最主要的成分,在地壳中的含量约0.027%。碳是占生物体干重比例最多的一种元素。碳还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地球上循环于大气层与平流层。在大多数的天体及其大气层中都存在有碳。
性状与成键
性状:
碳单质通常是无臭无味的固体。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外观、密度、熔点等各自不同。碳的单质已知以多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
成键:
碳原子一般是四价的,这就需要4个单电子,但是其基态只有2个单电子,所以成键时总是要进行杂化。最常见的杂化方式是sp3杂化,4个价电子被充分利用,平均分布在4个轨道里,属于等性杂化。这种结构完全对称,成键以后是稳定的σ键,而且没有孤电子对的排斥,非常稳定。金刚石中所有碳原子都是这种以此种杂化方式成键。烷烃的碳原子也属于此类。
根据需要,碳原子也可以进行sp2或sp杂化。这两种方式出现在成重键的情况下,未经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杂化轨道,与邻原子的p轨道成π键。烯烃中与双键相连的碳原子为sp 2杂化。
由于sp2杂化可以使原子共面,当出现多个双键时,垂直于分子平面的所有p轨道就有可能互相重叠形成共轭体系。苯是最典型的共轭体系,它已经失去了双键的一些性质。石墨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处于一个大的共轭体系中,每一个片层有一个。
分布与发现
碳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以金刚石和石墨形式),是煤、石油、沥青、石灰石和其它碳酸盐以及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最主要的成分,在地壳中的含量约0.027%。碳是占生物体干重比例最多的一种元素。碳还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地球上循环于大气层与平流层。在大多数的天体及其大气层中都存在有碳。
金刚石和石墨史前人类就已经知道。 富勒烯则于1985年被发现,此后又发现了一系列排列方式不同的碳单质。同位素碳14由美国科学家 马丁·卡门和塞缪尔·鲁宾于1940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