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Dòu Bāo Jūn
豆包菌
别名
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来源
药材基源:为硬马勃科真菌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Cokeret Couch [Lycoperdon capitatum Gmelin.;Scleroderma tinctori-um(Mich.)Per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子实体不规则球形,径2.5-12cm。基部具一狭缩的柄。全株土黄色,淡赭锈色。包被膜质易破裂。孢体内部充满豆米状颗粒,坚硬,直径1-4mm,埋于黑色胶状物质中,初呈柠檬黄色,后呈褐色,内藏孢子,孢子球形,褐色,密布小刺,直径8-10μm。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土上或林下。为外生菌根菌。夏、秋季习见。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