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雷公炮炙论》。
1.《唐本草》:赤车使者,苗似香柔、兰香,叶茎亦,根紫赤色。生溪谷之阴,出襄州。
2.《蜀本草》:《图经》云,赤车使者,根紫如倩根。生荆州、襄州山谷。
3.《本草纲目》:赤车使者与爵床相类,但以根紫赤为别。
拼音名:Chì Chē Shí Zhě
赤车使者
别名
小锦枝、毛骨草、天门草、猴接骨、岩下青、拔血红、坑兰、风湿草、半边山、见血青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赤车的全草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lionia radicans(Sieb.Et Zucc.)Wedd.[Procris radicans Sied.et 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拔起全草,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肉质,长达25cm,上部渐升,下部铺地生不定根,无毛或疏生微柔毛。叶具短柄或无柄,不对称;叶片狭卵形或卵形,长1.4-4.5cm,宽0.7-2cm,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在较狭一侧楔形,在较宽一侧耳形,边缘在基部或中部以上疏生浅牙齿,下面无毛或沿脉疏生微柔毛。雌雄异株;雄花序分枝稀疏,总花梗长0.5-2cm,花被片5,倒卵形,长约2mm,具角,雄蕊5;雌花序无柄或具短柄,近球形,直径达7mm,具多数密集的花。瘦果卵形,长约0.8mm,有小疣点。花期4-7月,果期7-8月。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500m的山谷沟边或林下阴湿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