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蛔虫、绕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其中对绦虫证疗效最佳,常单用或与南瓜子同用取效。用治蛔虫、蛲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用治姜片虫,可与乌梅、甘草配伍。 近年临床报导,槟椰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槟榔水煮液治疗肠道鞭毛虫病、槟榔配伍牵牛子制成片剂,治疗姜片虫病,皆获较好疗效。 2,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槟榔味苦、入胃肠,功擅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故用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痢疾里急后重等症。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用于水肿、脚气肿痛。本品又有行气利水之功。用治水肿实证,二便不通,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配伍,加疏凿饮子;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吴茱萸、橘皮等配伍,如鸡鸣散。此外,亦用治疟疾寒热久发不止,槟榔有截疟作用,每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 用法用量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60~120g。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 备述
1.《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 《药性论》:“宜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本草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整理 2.本品含槟榔碱、槟榔次碱及去甲基槟榔碱等生物碱,以及缩合鞣质、脂肪油、槟榔红色素、淀粉、树脂等。槟榔碱对猪绦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能麻痹全虫体;对牛绦虫则仅能麻痹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对蛲虫、蛔虫、钩虫、鞭虫、姜片虫等亦有驱杀作用,对血吸虫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