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Yě Zhú Lán
野竹兰
英文名
Root of Smallflower Epipaclis别名
膀胱七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花火烧兰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pactis helleborine(L.) Crantz[Serapias helleborine L.; S.latifolia (L.)Al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千。
原形态
小花火烧兰,陆生植物,高20-50cm。根茎短,具细而长的根。茎直立,上部具短柔毛,下部有3-4枚鞘。叶2-5枚,互生;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具3-45朵花。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苞片叶状,卵形至披针形,通常下部的比花长,上部较短;花绿色至淡紫色,下垂,稍开放;中萼片卵状披针形、舟状,长8-10mm,先端渐尖;侧萼片和中萼片相似,但稍斜歪;花瓣较小,卵状披针形;唇瓣长6-8mm,后部杯状,半球形;前部三角形、卵形至心形,长3-4mm,先端钝、急尖至渐尖,常在近基部处有2枚平滑或稍皱缩的突起;合蕊柱连花药长3-4mm;子房倒卵形,长1-1.5mm,无毛。花期7-10月。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草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