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拼音名:Lù Huò Gēn
鹿藿根
英文名
all-grass of Twining Rhynchosia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除去泥土,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鹿藿 多年生缠绕草本。各部密被淡黄色柔毛。茎蔓长。3出复叶,顶生小叶近于圆形,长2.5-6cm,宽2.5-5.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侧生小叶斜阔卵形,或斜阔椭圆形,长2-6cm,宽1.5-2.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叶片纸质,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长柔毛和橘黄色透明腺点;托叶线状披针形,不脱落。
总状花序腋生,花10余朵;长约7mm;花萼钟状,5裂;花冠黄色,龙骨瓣有长喙;雄蕊10,二体,花药1室;子房上位,胚珠2,花柱长,基部弯曲,被毛,柱头头状。荚果短,长圆形,红紫色,长约1.5cm,阔约9mm;种子1-2粒,黑色,有光泽。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坡杂草中或附攀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