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闲三寻
成语(Idiom):蹄闲三寻
发音(Pronunciation):tí xián sān xú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走迟缓,步履蹒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蹄,指牛、马的蹄子;闲,指慢悠悠地走;三寻,指三尺。蹄闲三寻形容人走路慢吞吞的样子,步伐不稳定,缺乏力量和决心。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走路磨蹭,行动迟缓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积极,没有动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养了一匹马,马的蹄子长得很长,但是主人却从不给它修剪。结果,马的蹄子变得又长又重,走路时就显得蹒跚不稳,行动迟缓。这个故事比喻人的行动迟缓,没有决心和力量。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形容词性短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蹄闲三寻,完全没有决心。
2. 这个项目的进展一直蹄闲三寻,需要更积极的行动。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蹄闲三寻”与牛、马的蹄子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牛或马走路慢吞吞的样子,从而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行动迟缓的成语,如“步履维艰”、“行尸走肉”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脚步蹄闲三寻,总是最后一个到达教室。
2. 初中生:这个队员比赛时跑步蹄闲三寻,完全没有拼搏的精神。
3. 高中生:他的学习态度蹄闲三寻,从不主动去问问题或参与讨论。
4. 大学生:这个团队的合作效率蹄闲三寻,需要更加积极的沟通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