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
资料
五代时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辽的大臣。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
唐末﹐冯道事幽州刘守光为参军。刘守光败后﹐冯道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掌书记。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以冯道为翰林学士。明宗时﹐为端明殿学士。不久﹐任相。长兴四年(933)﹐明宗死﹐闵帝即位。次年﹐潞王从珂(后为末帝)反﹐冯道率百官迎之。历闵帝﹑末帝﹐冯道并居相位。后晋灭后唐时﹐冯道为首相﹐奉石敬瑭命献徽号于契丹。后晋废枢密使﹐权归中书﹐大小政事均由冯道处理。石敬瑭曾独召他﹐欲其辅立幼子石重睿。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他改奉齐王石重贵﹐是为少帝(即出帝)。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契丹灭后晋(次年改国号辽)﹐他为太傅。历后汉﹑后周两朝﹐他皆为太师﹐后周时又兼中书令。冯道历五朝八姓十一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尝谏诤。晚年自称“长乐老”﹐作《长乐老自序》﹐列叙官爵。他自谓一生中唯一“不足”事﹐是“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但当有志于统一的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元年(954)二月亲征北汉时﹐他却极力谏阻。
冯道为官﹐尚无当时官吏贪暴放纵之风。曾对后唐明宗读聂夷中《伤田家》诗﹐表述农民的痛苦。在他的倡议下﹐长兴三年﹐后唐在国子监内校定“九经”文字﹐雕版印刷﹐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