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诜
简介
刘诜,宋元时期从事福州市音乐研究人:字应伯,北宋音乐家、理论家、福清人。崇宁年间(1102~1106年)因上《历代雅乐因革及宋制作之旨》而为大晟府典乐。著有《续因革礼》。
《宋史》记载
刘诜 字应伯,福清人。中进士第,历莆田主簿,知庐江县。崇宁中,进军器大理丞,大晟府典乐。诜通音律,尝上历代雅乐因革及宋制作之音。又言:“今燕乐之音失于高急,曲调之词至于鄙俚,恐不足以召和气。宋火德也,音尚徵,徵调不可阙。臣按古制,旋十二宫以七声得正徵一调,惟陛下裁取!”徽宗曰;“卿言是也,五声阙一不可。徵招角招,为君臣相说之乐。此朕所欲闻,卿宜典司之!”他日,禁中出古钟二,召诜按于都堂,诜曰:“此与今太簇,太吕声协”。命取大晟钟扣之,果应。又曰:“钟,击之无余韵,不如石声。《诗》所云:‘依我磬声’者,言其清而定也。”复取以合之,声益谐。历宗正、鸿胪、卫尉、太常寺少卿。纂《续因革礼》,卒。诜居母丧尽礼,有双芝生墓侧,人以为孝感。[1]
词作
满庭芳 次韵赋萍
碧唾成花,翠玑浮雾,水边裙影知谁。半沟未合,脂水过生肥。小扇迎风试拂,翩翩去、还复差池。凭兰处,怕伊贪见,见了却忘归。桥西。青不住,乳鸳行破,一瞬沦漪。看疏如有恨,密似相依。元是情根种得,更千古、欲尽何时。重相约,章台春腻,还上最长枝。
西江月
偏是一春憔悴,被人闲赋阳台。扇遮微雨傍墙回。花信馀寒柳外。绣果未成双荔,打鸦摘尽新梅。暗占胡蝶却飞来。睡起斜阳犹在。
忆秦娥 初见桃花
春愁浅。窥人忽见桃花脸。桃花脸。轻寒初透,小窗犹掩。东风裙湿湘波飐。相逢处处如人面。如人面。刘郎老去,怕伊重见。
谒金门
春睡倦。自拣花枝行遍。昨日新红今日变。细挼将袖染。翠扇迎风扑面。双燕飞来还转。帘外杨花帘里燕。相逢如未见。
青玉案 和友人寿席
春来十日春多少。扶路金钗试灯早。旋翦寿幡飞蝶小。东家垂柳,西家明月,风物年年好。种桃三千今馀九,谁道桃花笑人老。万事浮云如过鸟。浣溪佳句,柴桑新酒,天地何时了。
临江仙 戏留友人
何必渡江如去岁,载花买酒山中。赤城风月笑相逢。城中差更乐,佳客饮千锺。菊水粼粼生翠雾,蓉帘半卷西风。分明不与画图同。不妨歌此曲,君自是司空。
以上见嘉靖刊本桂隐诗集卷四,但有错字,兹据旧抄本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