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信
基本资料
出生:1921年3月
去世:2005年11月18日
原名:徐连晨
籍贯:河北灵寿人
民族:汉族
入伍:1937年9月
入党:1937年11月
学历: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
授衔大校:1955年
晋升少将:1964年
授衔上将:1988年
授衔上将职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个人简历
徐信将军1921年3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灵寿县慈峪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加参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连指导员、分区区队长、团长,华北军区团长,第十九兵团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邯郸、平津、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1957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次年回国。历任高等军事学院地合同战术教授会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大代表,中顾委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晋为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1月18日2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职业生涯
1. 抗日战争时期,徐信将军历任晋察冀军区所属部队的指导员、连长、区队队长(相当团长)、32团团长,参加了

2. 解放战争时期,徐信将军历任第3纵队、第63军的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绥远、大同、保北、正太、青沧、清风店、石家庄、庄疃、平津、太原、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战斗。在绥远、大同等战役中,他率部攻克集宁、怀仁县城,夺取大同机场,攻占要点周家店。后转战保北,攻克定兴,全歼守敌1500余人,活捉敌94军少将副军长康慕飞。接着率部在易县歼敌一个团,并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敌第3总队。1947年春,他率部参加正太战役,攻克井陉,全歼守敌1000余人。又率部西进,解放晋东重镇阳泉。继之,率部参加了三次保北战役,


3.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徐信将军历任187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涟川、铁原阻击战,西海岸防御作战,开城保卫战。在第五次战役中,他率部突破临津江,勇猛穿插,攻占雪马里,抢占绀岳山,使敌十几公里的防线崩溃,重创英军29旅,全歼格罗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坦克连。19兵团通令嘉奖并授予187师“猛插分割”锦旗。彭德怀司令员通令表彰187师:“这种勇敢穿插分割的精神,值得各部学习,特予以通令表扬。”涟川、铁原阻击战异常惨烈,他率部英勇战斗,坚决阻击,遏制装备精良数倍于己之敌,坚守阵地13昼夜,歼敌4000余人,击落敌机10架,击毁击伤敌坦克、汽车数十辆,圆满完成阻击任务,稳定了西线局势,配合了志愿军部队的主力调整,志愿军总部为他荣记二等功一次。在开城保卫战中,他亲临前沿,指挥部队采取“挤阵地”、“锲钉子”的战法,主动出击,将阵地向前推进了15.2平方公里,歼敌3000余名,击伤击落敌机50架,击毁敌坦克42辆,有力配合了板门店谈判斗争。以上战役、战斗,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4. 1954年7月,徐信将军赴苏联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学习,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担任高等军事

5.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徐信将军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69年,他奉命率部赴内蒙古执行战备等任务。1970年12月,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参谋长,仍留北京军区内蒙古前指工作,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三书记。在地方党政机关普遍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下,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他组织指挥部队为稳定社会局势、保障群众生活、恢复工农业生产和保护老干部做了大量工作。在任北京军区参谋长期间,他坚持高标准,狠抓机关内部建设,使机关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他针对军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和担负的战略任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敌情,提出并制定了落实“重点设防,重点守备”一整套措施。他着力抓了部署调整、战场建设以及军区所属院校的建设,使军区部队的战备工作、教育训练、科学管理、正规化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6. 1980年11月,徐信将军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助理,1982年12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个人影响

徐信将军勤于学习,刻苦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在长达68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的特殊考验面前,都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快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信将军实事求是,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真理,敢讲真话,无私无畏,作风正派。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他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严格要求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关心和爱护部属,谦虚谨慎,生活俭朴,保持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他献给人民军队的是全部精力和智慧,是毕生的心血和赤诚。他对部队,对官兵,爱心极为深厚,关怀无微不至,情感浓烈执著。他用兵果断,治军严格,爱军情深,始终心系部队,心系广大指战员。他终生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智慧,深受广大官兵的尊敬和爱戴。
再艰苦,也要打鬼子

记者:我在西柏坡见到过您的书法,是为纪念三大战役题写的———“伟略惊天地,奇谋定乾坤”,印象很深。现在您还经常练字吗?
徐信:练字是从部队退下来以后开始的,偶尔写一些,算是一种锻炼。过去每天都要散步一个多小时,现在比以前少了,两条腿不听“指挥”了!
记者:看您“指挥”得还挺好的,没问题!60多年前,这两条腿可是帮您立了大功呢!
徐信:是啊,转眼间抗战胜利60年了!
记者:给我们讲讲您特别难忘的一些抗战经历吧!
徐信: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的事情很多,我讲讲日本鬼子对晋察冀军区最大的一次扫荡,对我们来说就是反扫荡。那是在1941年8月下旬,我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敌人要对这里进行毁灭性的扫荡。分区司令是杨成武,我那时才20岁,是警卫连连长。那次敌人扫荡集中的兵力比较多,分区机关进行转移。我带警卫连的一个排,走在最前边,走的中间要穿过一个山口。刚到山口,日本鬼子来了。杨成武司令让我们排掩护。他们刚一离开山口,敌人就上来了。我带一个排就在这个山口展开战斗。他们一上来,我们就先一通手榴弹,然后轻机关枪、步枪一起开火,把日本鬼子打蒙了。鬼子还没醒悟过来,我就带部队立即撤出,追上了分区机关。这是第一个包围圈,突过去了,落脚到华塔山。华塔山在狼牙山的西南,这个山不临公路,交通不便,山很大。上了华塔山以

记者:一个晚上突出了敌人三个包围圈,真是太棒了!我们有伤亡吗?
徐信:我们都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在晚上,我们以少胜多。三次突围,警卫连还是有伤亡,但不是特别大,有几十人。
记者:牺牲了的战友最难忘,是不是?
徐信:可不是?!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们的名字、模样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他们。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太可爱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了他们!
记者:我们都知道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战士们都穿什么?吃什么?特别是冬天的时候?
徐信:冬天最冷的时候,战士们穿的是一身薄薄的棉衣服,用的是一床薄薄的被子。有年轻的战士冻得哭哇!吃什么饭呢?有时一天吃一顿,也可能三天吃两顿,这是经常的。有时候饭做熟了,端在手里,鬼子来了,把饭装在口袋里,走!毫无怨言,为什么?爱国,抗日,不打败鬼子不回家,就是这么一个目的。再艰苦,一定要打鬼子,一定要把鬼子击败。
记者:那咱们的武器呢?

徐信:不是有首歌吗?“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那时哪有什么好的武器啊。有枪的用枪,没有枪的就用红缨枪和敌人拼杀,夺敌人的武器呀!日本鬼子是现代武装,这个仗不好打,不容易、不简单啊!
记者: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似乎还在眼前。今天,您更让我们走近那些用长矛,用大刀,用小米加步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抗击敌人的英雄们,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徐信:60年了,这一段历史不能忘啊!
记者:60年前,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赢得了这场胜利。靠的是什么呢?
徐信:靠什么?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敌人在华北是“三光”政策,这样的苦难,中国人民能坚持下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到最后。那时候,差不多每个村都有党支部。第二,我们有正确的军事理论,连国民党的军官也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正确的。第三,我们有爱国统一战线。各界的人民都统一起来了。生活那么艰苦,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一个思想,爱国!不能让日本鬼子把中国灭亡,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记者:60年后的今天,虽然没有了战火和硝烟,我们依然面临各种考验。
徐信:对!要我说,还是这么几句话: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要牢记历史。一定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富强的国家。国家不强,要吃大亏,这是历史的教训。
个人荣誉
1964年晋为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二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