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
资料
一、唐代唐高宗李治之子李贤
[唐](公元六五一年至六八四年)字明允,陇西成纪人,唐高宗李治之子。生于高宗永徽二年,卒于武后光宅元年,年三十四岁。容止端重,少为帝所爱。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始封潞王,历幽州都督,雍州牧。后徙沛王,又徒雍王。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皇太子卒,遂立贤为太子。俄奉诏监国,处决明审。又诏集诸儒,共注范晔后汉书。时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调露中,帝在东都,崇俨为盗所杀。后疑出贤谋,遣人发太子阴事,废为庶人。及后得政,迫令自杀。睿宗立,追谥章怀。
相关资料
《旧唐书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永徽六年,封潞王。显庆元年,迁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时始出阁,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高宗尝谓司空李勋曰:“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龙朔元年,徙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扬州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如故,食实封一千户。上元元年,又依旧名贤。
上元二上,孝敬皇帝(李弘)薨。其年六月,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仪凤元年,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于哀矜;刑纲所施,务存于审察。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彰,作贞斯在,家国之寄,深副所怀。可赐物五百段。”贤又招集当时学者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注范晔《后汉书》,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
时正议大夫明崇俨以符劾之术为则天所任使,密称“英王状类太宗”。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则天又尝为贤撰《少阳政范》及《孝子传》以赐之,仍数作书以责让贤,贤逾不自安。调露二年,崇俨为盗所杀,则天疑贤所为。俄使人发其阴谋事,诏令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与法官推鞫之,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乃废贤为庶人,幽于别所。永淳二年,迁于巴州。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绩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年三十二。则天举哀于显福门,贬神绩为叠州刺史,追封贤为雍王。神龙初,追赠司徒,仍遣使迎其丧柩,陪葬于乾陵。睿宗践祚,又追赠皇太子,谥曰章怀。有三子:光顺、守礼、守义。
光顺,大授中封安乐郡王,寻被诛。
守义,文明年封犍为郡王。垂拱四年,徙封永安郡王,病卒。
守礼本名光仁,垂拱初改名守礼,授太子洗马,封嗣雍王。时中宗迁于房陵,睿宗虽居帝位,绝人朝谒,诸武赞成革命之计,深嫉宗枝。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同处于宫中,凡十余年不出庭院。至圣历元年,睿宗自皇嗣封为相王,许出外邸。睿宗诸子五子皆封郡王,与守礼始居于外。神龙元年,中宗纂位,授守礼光禄卿同正员。神龙中,遗诏进封邠王,赐实封五百户。景云二年,带光禄卿,兼幽州刺史,转左金吾卫大将军,遥领单于大都护。先天二年,迁司空。开元初,历虢、陇、襄、晋、滑六州刺史,非奏事及大事,并上佐知州。时宁、申、岐、薛、邠同为刺史,皆择首僚以持纲纪。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皆为邠府长史兼州佐,守礼唯弋猎、伎乐、饮谑而已。九年已后,诸王并征还京师。
守礼以外枝为王,才识猥下,尤不逮岐、薛。多宠嬖,不修风教,男女六十余人,男无中才,女负贞称,守礼居之自若,高歌击鼓。常带数千贯钱债,或有谏之者曰:“王年渐高,家累甚众,须有爱惜。”守礼曰:“岂有天子兄没人葬?”诸王因内宴言之,以为欢笑。时积阴累日,守礼白于诸王曰:“欲晴。”果晴。愆阳涉旬,守礼曰:“即雨。”果连澍。岐王等奏之,云:“邠哥有术。”守礼曰:“臣无术也。则天时以章怀迁谪,臣幽闭宫中十余年,每岁被敕杖数顿,见瘢痕甚厚。欲雨,臣脊上即沉闷,欲晴,即轻健,臣以此知之,非有术也。”涕泗沾襟,玄宗亦悯然。二十九年薨,年七十余,赠太尉。
子承宏(李承宠),开元初封广武郡王,历秘书员外监,又为宗正卿同正员。广德元年,吐蕃凌犯上都,乘舆幸陕。蕃、浑之众入城,吐蕃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于可封、霍环等为宰相,补署百余人。旬余日,贼退,郭子仪率众入城,送承宏于行在,上不之责,止于虢州。寻死。承宁(李承宁),天宝初,授率更令同正员,嗣邠王。承寀(李承寀),至德二载,封为敦煌郡王,加开府仪同三司。与仆固怀恩使回纥和亲,因纳其女为妃,册为毗伽公主。回纥著勋,承寀甚遇恩宠。乾元元年六月卒,赠司空。
唐法,嗣郡王但加四品阶,亲王子例著绯。开元中,张九龄为中书令,奏请宁、薛王男并赐紫,邠王三男衣紫,余二十人衣绯,官亦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属仍员外置。十五载,扈从至巴蜀,依例著紫。
《新唐书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容止端重,少为帝爱。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帝问故,对曰:“性实爱此。”帝语李世绩,称其夙敏。始王潞,历幽州都督、雍州牧。徙王沛,累进扬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更名德。徙王雍,仍领雍州牧、凉州大都督,实封千户。上元年,复名贤。是时,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贤为皇太子。俄诏监国,贤于处决尤明审,朝廷称焉,帝手敕褒赐。贤又招集诸儒: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共注范晔《后汉书》。书奏,帝优赐段物数万。时正谏大夫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崇俨言英王类太宗,而相王贵,贤闻,恶之。宫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而后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愈不安。调露中,天子在东都,崇俨为盗所杀,后疑出贤谋,遣人发太子阴事,诏薛元超、裴炎、高智周杂治之,获甲数百首于东宫。帝素爱贤,薄其罪,后曰:“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乃废为庶人,焚甲天津桥,贬大安普州刺史,流讷言于振州,坐徙者十余人。开耀元年,徙贤巴州。武后得政,诏左金吾将军丘神绩检卫贤第,迫令自杀,年三十四。后举哀显福门,贬神绩叠州刺史,追复旧王。神龙初,赠司徒,遣使迎丧,陪葬乾陵。睿宗立,追赠皇太子及谥。三子:光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薨。先天中,追封光顺莒王,守义毕王。
守礼嗣王,始名光仁,授太子洗马。武后革命,畏疾宗室,而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闭处宫中十余年。睿宗封相王,许出外邸,于是守礼等始居外,改司议郎。中宗即位,复故封,拜光禄卿,实封户五百。唐隆元年,进封邠王。睿宗立,兼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出为幽州刺史,遥兼单于大都护,迁司空。开元初,累为州刺史。时宁、申、岐、薛王同为刺史,皆择僚首持纲纪。守礼惟弋猎酣乐,不领事,故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皆为邠府长史、州佐,督检之。后还诸王京师,守礼以外支为王,不甚才而多宠嬖,子六十余人,无可称者。常负息钱数百万。或劝少治居产,守礼曰:“岂天子兄无葬者邪?”诸王每白上以为欢。岐王尝奏守礼知雨,?[帝问故,答曰:“臣无它,当天后时,太子被罪,臣幽宫中,岁被敕杖凡四三,累创痕肤,前雨则沈懑,霁则佳,以此知之。”因泣下,帝为恻然。薨,年七十,赠太尉。子承宏、承宁、承寀可记者。承宏,爵广武王,坐交非其人,贬房州别驾,还为宗正卿。广德元年,吐蕃入京师,天子如陕,虏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翰林学士于可封、霍瑰为宰相。贼退,诏放承宏于华州,死。承宁封嗣邠王。承寀,煌王,拜宗正卿,与仆固怀恩使回纥和亲,即纳其女为妃,封毗伽公主。薨,赠司空。唐制:嗣郡王加四品阶,亲王子服绯。开元中,张九龄奏:“宁、薛及邠王三子为王者赐紫,余皆服绯,官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属仍员外置。”后从帝至蜀者皆服紫。
二、明代大臣李贤
李贤(1408—1466),字原德,明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明宣德七年(1432年),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到河津等地视察蝗灾后,授吏部验封主事。正统十年(1445年),升任考功郎中,后任文选郎中。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英宗被掳,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代宗视为座右铭。又论述战车火器好处,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次年又迁吏部右侍郎。李贤博采古代君王治政经验,编为《鉴古录》,给代宗作为施政参考。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迁贤为翰林学士,入内阁,升吏部尚书。在于谦蒙冤被杀之后,李贤一直力主为于谦冤案平反。先后参与罢黜徐有贞,诛杀石亨、石彪叔侄,在宦官曹吉祥与养子曹钦的叛乱中虽为叛军砍伤,但仍幸免于难,并最终平定叛乱,曹吉祥被凌迟处死。至此,夺门之变后,陷害于谦的主要官员均被罢黜或处死,为后来的于谦案平反奠定了基础。李贤亦曾支持明英宗赦免被囚禁的建庶人。
天顺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李贤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为人耿介忠直,英宗遇事必召李贤,李贤意见多被采纳。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成化元年(1465年),宪宗即位,晋贤为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李贤经常规劝宪宗,要亲贤远奸,勤政爱民。成化二年(1466年)五月,李贤染病不起,十二月病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
李贤所著《鉴古录》、《体验录》等均已不存。《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书收入《四库全书》,尚留传于世。邓州人称李贤为“李阁老”,其墓在今邓州市龙堰乡。
相关史料
《明史 列传第六十七》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奉命察蝗灾于河津,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
正统初,言:“塞外降人居京师者盈万,指挥使月俸三十五石,实支仅一石,降人反实支十七石五斗,是一降人当京官十七员半矣。宜渐出之外,省冗费,且消患未萌。”帝不能用。时诏文武臣诰敕,非九年不给。贤言:“限以九年,或官不能满秩,或亲老不待,不得者十八九,无以劝臣下。请仍三年便。”从之。迁考功郎中,改文选。扈从北征,师覆脱还。
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是冬,擢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也先数贡马,贤谓辇金帛以强寇自弊,非策。因陈边备废驰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时帝亦厌亨、吉祥骄横,屏人语贤曰:“此辈干政,四方奏事者先至其门,为之奈何?”贤曰:“陛下惟独断,则趋附自息。”帝曰:“向尝不用其言,乃怫然见辞色。”贤曰:“愿制之以渐。”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及亨得罪,帝复问贤“夺门”事。贤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帝悟曰:“然。”贤曰:“若郕王果不起,群臣表请陛下复位,安用扰攘为?此辈又安所得邀升赏,招权纳贿安自起?老成耆旧依然在职,何至有杀戮降黜之事致干天象?《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谓此也。”帝曰:“然。”诏自今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至成化初,诸被革者诉请。复以贤言,并夺太平侯张瑾、兴济伯杨宗爵,时论益大快之。
帝既任贤,所言皆见听。于谦尝分遣降人南征,陈汝言希宦官指,尽召之还。贤力言不可。帝曰:“吾亦悔之。今已就道,后当听其愿去者。”帝忧军官支俸多,岁入不给。贤请汰老弱于外,则费省而人不觉。帝深纳焉。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空中有声,帝欲禳之,命贤撰青词。贤言君不恤民,天下怨叛,厥有鼓妖。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终天顺之世,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然贤委任最专。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浸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所荐引年富、轩輗、耿九畴、王竑、李秉、程信、姚夔、崔恭、李绍等,皆为名臣。时劝帝延见大臣,有所荐,必先与吏、兵二部论定之。及入对,帝访文臣,请问王翱;武臣,请问马昂。两人相左右,故言无不行,而人不病其专,惟群小与为难。
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执将杀之,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时方扰攘,不知贤所在。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特加太子太保。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
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语载达传。
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是年春,日黯无光,贤偕同官上言:“日,君象。君德明,则日光盛。惟陛下敬以修身,正以御下,刚以断事,明以察微,持之不怠,则天变自弭,和气自至。”翌日又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有司请造卤簿。贤言:“内库尚有未经御者,今恩诏甫颁,方节财用,奈何复为此。”帝即日寝之。每遇灾变,必与同官极陈无隐,而于帝初政,申诫尤切。
门达既窜,其党多投匿名书构贤。贤乞罢,有诏慰留。吴后(吴善祥)废,言官请诛牛玉,语侵贤,又有造蜚语构贤者。帝命卫士宿贤家,护出入。成化二年三月遭父丧,诏起复。三辞不许,遣中官护行营葬。还至京,又辞。遣使宣意,遂视事。其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贤自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景帝崩,将以汪后殉葬,用贤言而止。惠帝少子(朱文圭)幽禁已六十年,英宗怜欲赦之,以问贤。贤顿首曰:“此尧、舜用心也!天地祖宗实式凭之。”帝意乃决。帝尝祭山川坛,以夜出未便,欲遣官代祀。贤引祖训争之,卒成礼而还。尝言内帑余财,不以恤荒济军,则人主必生侈心,而移之于土木祷祠声色之用。前后频请发帑振贷恤边,不可胜计。故事,方面官敕三品京官保举。贤患其营竞,令吏部每缺举二人,请帝简用。并推之例始此。
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然自郎署结知景帝,超擢侍郎,而所著书顾谓景帝为荒淫。其抑叶盛,挤岳正,不救罗伦,尤为世所惜云。
伟哉!宰相才也!
三、苏州丝绸工学院副教授
李贤〔1927-〕江苏东台人。擅长工艺美术。1948年参加革命,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装潢专业。苏大离休干部、教授、中国美协会员,省书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吉林艺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大艺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宣传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祖国万年春》。出版有《基础图案画法》等。
四、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副总经理
李贤,1959年出生,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化一设备处技术员、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北京燕化集团公司机械设备处副处长,燕山分公司机械动力处处长,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 现为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五、《今晚报》记者
汉族,学士,《今晚报》记者。2004年8月参加今晚报社等单位主办的亚马逊科学探险考察活动,在活动中,多次置生死于不顾,独家深入美洲豹出没地、印第安食人族部落等危险和神秘地带进行探险采访,并先后遭遇巨蟒追攻、杀人蜜袭击,历经坎坷磨难。由他采写的《巨蟒,向我们张开喷血大口》、《走进食人族部落》等有重要科学以及新闻价值的近百篇报道,数十篇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60余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科学界、探险界及媒体高度赞扬李贤身上表现出的一个记者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崇高职业精神。中央电视台10频道去年11月10日以《生死亚马逊》为题,为他做了一档30分钟的专题访谈节目,将他的事迹向全世界推介,为中国也为天津新闻界争得了荣誉。李贤随后还因此荣获由该栏目与相关部门参与评选的2004中国十大风云记者提名奖称号。
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今传媒》、《新闻三昧》、《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报道。长篇纪实文学《亲近亚马逊》已于2005年1月出版发行,该书曾连续两月在天津图书大厦畅销书排行榜中保持前十名。
由于平时工作勤奋,善于钻研,2004年被评选为今晚报读者最受欢迎的十大记者(按得票数第一名),连续两年在报社发稿量、发稿质量排行榜评比中保持前两名。曾20多次参与策划、报道大型社会活动。《全国首座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吃不饱六七成医疗垃圾流入社会构危害》等20多篇稿件获得中国晚报要闻大赛特等奖、天津市好新闻奖一等奖等奖项。2004年,获得“南开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曾出版散文集、诗集,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高中时就喜欢创作,发表文学作品近100万字,1995年被评选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并于同年被破格保送南开大学中文系就读。
六、北京市燕山星城中学教师
毕业学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历: 大学本科
职务: 教师
职称: 中学一级
2003年5月被评为燕山工委级青年岗位能手;
2004年9月被评为燕山工委燕山办事处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5年10月被北京市教材改革领导小组评为“突出贡献奖” ;
2003年 课件 被评为市级三等奖并录入《K12获奖课件集锦》;
2004年10月 优课在全国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被评为国家级三等奖;
2004年12月 优课 在北京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被评为市级三等奖;
2005年6月 新教材试教论文被评为北京市教学论文三等奖;
七、北魏原州刺史、北周柱国大将军
李贤,北周时人,祖籍陇西成纪。因其祖父镇兵镇守高平(今固原原州区),故迁居高平。北魏孝庄帝时,李贤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曾被授予都督之职、原州刺史。任原州期间,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因而被加授骠骑大将军。此后,宇文泰封他河西郡公,职高位尊,显赫一时。后因侄儿李植谋杀宇文获而受株连,被免职。不久又恢复了爵位,并升河州总管。卒后赠柱国大将军。其子李端继承爵位,后死于战事,追封襄国公。
八、大连普兰店李贤服装技术学校校长
李贤,辽宁省大连市人,现任大连普兰店李贤服装技术学校校长,先后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个人,还被评为普兰店市优秀教师,为服装技术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九、上海交大研究所副所长
1935年7月15日生,男,福建福州市人。现任上海交大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复合材料教授。195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留校任教至今。除任复合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外,还兼复合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基础理论及复合材料应用的研究。合作研究他参与的《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究的《碳一铝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微观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复合材料环槽镶圈活塞制造方法》发明专利一项。“七五”期间分别获国家教委、科委,机械电子工业部颁发的突出贡献荣誉证书。发表有《碳(石墨)纤维增强镁(合金)复合材料的压力铸造》等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