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
基本资料
姓名:杜光庭
生卒:(850~933)
描述:唐末、五代道士。字宾圣,号东瀛子
籍贯:浙江
出处:
人物概述
唐末、五代道士。字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陕西长安人)。少年习儒,唐咸通年间,应九经不第,入天台山修道。僖宗时屡召至京,封为麟德殿文章应制。中和元年( 881 ),避战乱,入蜀,留成都,事前蜀王建父子,官谏议大夫,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主要事件
王衍继位,亲授道箓,尊其为“传真天师”,兼崇真馆大学士。后辞官不就,隐居青城山白云溪。卒后葬青城山。其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史实、道教法术等多有研究,规总道教科范仪轨,对金箓、黄箓、玉箓大斋醮法,对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有文才,诗文尤佳,有集流传于世。终身注释、整理道教经文,是唐末五代时期道教学术集大成者。今存其著述20余种,散见于道藏中,其中尤以《广成集》、《道门科范大全集》 、《道德真经广圣义》、《太上洞渊神咒经》、《金箓斋忏方仪》、《洞天福地记》等著称。
人物评价
思想与著述:
杜光庭主张“仙道合一”,不拘束于一途。
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对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法术等多有研究,归纳道教科范仪轨,对金箓,黄箓,玉箓大斋醮法,以及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终身注释,整理道教经文,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并进行整理归纳。
杜光庭对《道德经》的研究也颇有成就,将之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并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五宗”,他对“重玄之道”十分推重。
杜光庭尤喜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对道教仪则、应验方面的著录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宋史‧艺文志》记载,杜光庭曾撰《 髯客传》。
杜光庭水平著作极丰,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为道教的建设,传播与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