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
人物简介
苏小小
苏小小,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的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写过一首《同心歌》,表达少女敢爱的情感。白居易有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清代诗人袁枚也对苏小小非常仰慕,曾随身携带私章一枚,上刻“钱塘苏小是乡亲”。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相传其人为南齐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其中《西湖拾遗》中的小说描写得尤为精彩。在该故事中,苏小小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苏小小的结局颇为哀艳凄绝。她因偶得风寒,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死后,鲍仁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
生平简介
苏小小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籍。两人一见倾心,阮籍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籍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籍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建业。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太死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人物传说
苏小小
南齐时,钱塘(今杭州)西泠桥畔一户姓苏的人家生下一女,取名小小。这女孩长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父亲吟诗诵文,她一跟就会,亲戚朋友都夸她长大后必成为才女。
小小六岁时,父亲不幸病故。为了生计,小小的母亲忍辱为妓。几年的精神折磨,使她身心交瘁,小小十岁时,母亲竟一病不起。临终时,她把小小托付给贾姨妈:“我的心是干净的,但愿小小莫负我!”
几年过去了,小小已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小小从小喜爱读书,虽不曾从师受学,却知书识礼,尤精诗词,信口吐辞,皆成佳句。小小还酷爱西湖山水,她将自己住屋布置得幽雅别致,迎湖开一圆窗,题名“镜阁”,两旁对联写道:“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
西子湖畔还有一座情人桥,那就是和才女苏小小一起铭刻在野史上的西泠桥。它也因有了苏小小的香魂一缕,而最惹诗人缱绻,比起其他曲折有致、飘逸似带的美丽的桥有着更多的华丽篇章。
掩映在柳荫深入的西泠桥,是栖霞岭连接孤山风景区的惟一通道,古名西陵、西林和西村。在古代此桥未建时,都要在此摆渡。所以在古人诗画中,有“西村唤渡处”、“船向西泠佳处寻”的佳句。
而南宋定都杭州后,西泠桥更成为了人们游湖的汇集之所。元宵节过后,都人争先出城,泛舟湖上,所谓“探春”。一时水面上的龙舟画舫,栉比鳞次;双歌箫鼓,声闻远近。至午,外湖游船尽集西泠桥畔,而后依次徐徐过桥进入里湖。“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从弁阳啸公司周密留下的词句里,我们仿佛还能看到当年西泠桥畔的繁盛景象。
西泠苏小小画像
秀丽的风光往往会衬出野泼泼的人格魅力。才女苏小小毫不屈尊于称誉天下的西泠桥。历代吟咏苏小小的名诗佳句,都把她的故事和西泠桥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她的资格也远远比后来同样享誉西子的名人要老得多。你看,苏东坡是杭州太守,岳飞是保国名将,他们也都在西湖边享有一楼香火,可是,后人在咏西湖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入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如此看来,诗人袁子才飧一章曰“钱塘苏小是乡亲”,虽为鲁迅所不悦,却也颇可理解的了。
苏小小相传是南齐时的钱塘人,生得聪敏美丽,是一个能歌善舞、很有才气的女子。但是,她的身世却很不幸,幼年父母俱丧,从小就寄住在西泠桥畔的姨母家里,后来竟沦为歌妓。她并不随波逐流,自甘堕落,而是很知自爱,对爱情非常忠贞。
她可以成为大家闺秀,曾经忍辱为妓的母亲为好留下一大笔钱财,但她却宁可抛洒在自然的风景中,将灵魂陶冶于湖光山色,生活困顿后毅然出山;她可以做帘后的侍姬奉妾,但却看不惯那些以色取人的行尸走肉,宁愿将美色展之于世;她甚至可以有幸成为宰相的媳妇,但情郎的软弱和她自身的气节,让她不愿低头求人。她的恋爱史带着诗情画意。有次,她乘车出游,在白堤上碰到骑马缓缓而来的青年阮服,两人邂逅时,一见倾心。为了表达心中的爱情,苏小小就随口吟了一句诗: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这首诗,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俊美的马,载着相爱的人一起奔向那爱的圣地,多么美的意境啊。又传说苏小小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鲍仁,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在她是随着个性,用银两铸就她对读书人的尊重,但正是如此,她那秀外惠中的灵性在读书人中张扬到了极致。苏小小的故事在英杰荟萃的西子湖畔一直流传千年,她高尚的品格在学子中流传不息。
苏小小画像
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社会并没有给她以怀感的报偿,反而不断地压迫她,压迫一个人人可以玩赏的歌妓。在思念和反抗中,她重病死去。而在死亡将临之时,她却恬然淡适,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前造访了她,是对她最好的成全,因为她可以一直让美留在人们的心中。
苏小小的形象似是一个梦,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倒活得更为洒脱,在历史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她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构成了与正统人士人格的奇特对峙,构成了与传统女性思想的叛逆。她的反抗带着调侃,她的追求带着诗意。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和对才学的尊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的一缕灵香。
鲍仁回来了,带着如花似锦的功名和刻心铭骨的感恩。他把苏小小葬在西泠桥畔,墓碑上写着“钱塘苏小小之墓”七个大字,并在墓上造了一座慕才亭。亭上原有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在西泠桥畔如茵的草坪上,与苏小小墓为邻的,有同为才女的冯小青墓。她葬于孤山北麓,与西泠一桥之隔。冯小青系明末杭州冯云将的小妾,她从小就善于音律,精于诗词,十六岁和冯云将结婚后,因见妒于大妇,被徒居于孤山别业,从此就再不得与其夫谋面。小青在孤山别业孤凄寂寥的生活中,惟以咏诗排遗时日,不久就抑郁而亡,死时年仅十八岁。据说其死后,生前所写的诗大部分被那个歹毒的妒妇所焚毁,仅有数首流传至今,讲述了旧时代妇女的不平和哀怨。
西泠桥畔虽然历来景色迷人,但在解放前,这一带桥畔道路坎坷,树木稀少,呈现出衰颓的景象。解放后,西泠桥畔面貌大改,在原凤林寺等旧址上,先后兴建了杭州饭店、西泠宾馆等现代化建筑物,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杭州访问时,常在这里下榻。桥畔还增植了许多花木,铺就了如绒的草坪,满眼是杨柳依依,花红树绿。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现在,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苏小小口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情诗,却在古乐府里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苏小小墓
苏小小墓
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湖西泠桥畔。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提到:“苏小小,在西湖上,有‘湖堤步游客’之句,此即题苏氏之墓也”。明代书画家徐渭(1521年-1593年)来此凭吊时,墓还完好。到清雍正十年1746年,“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郑板桥到西湖西泠桥畔遍寻苏小小埋玉处不果,曾写信向熟悉西湖掌故朋友打听苏小小墓所在。根据《浮生六记》作者(清)长洲人沈复的记述,在西泠桥侧的苏小墓,最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皇帝1780年圣驾南巡,曾询问苏小小墓。1784年春乾隆帝再次南巡,沈复随父亲迎接圣驾,那时苏小墓已石筑为八角形,上立一石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沈复叹道:“馀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苏小小墓上筑有一个六角攒尖顶亭,叫作“慕才亭”。王韬在咸丰八年(1858年)游杭州西湖孤山。在《漫游随录图记·西泠放棹》中叙述过慕才亭的来历:“苏小小墓在山麓,绕孤山行数百步即是,近为特鉴堂将军所修治,建亭其上,题曰慕才。”
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该墓被红卫兵毁坏。2004年市民热烈争论后,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苏小小墓。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邀请了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12位书法家题写。这十二幅楹联分别是:
苏小小墓
桃花流水沓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着西泠。
湖山此地曾埋玉 风月其人可铸金
花须柳眼浑无赖 落絮游丝亦友情
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 户上寄萍踪雪印依然
且看青冢留千古 漫道红颜本暂时
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呜咽千古憾 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花光月影宜相照 玉骨冰肌未始寒
十载青衫频吊古 一抔黄土永埋香
景点地址: 西泠桥畔
景点交通路线: K850、Y2、Y1、Y9、J1、J6、K7、81/K81、27/K27、Y3;到达站点:岳庙
景点简介: 苏小小,南齐时(479-502)钱塘名伎,才貌出众,身世和爱情故事凄婉动人,其诗作“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脍炙人口。传说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历代关于苏小小的诗文、小说和戏曲甚多。“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传为湖山佳话。 历史上苏小小墓几经毁建,2004年,杭州市重新修复苏小小墓及墓亭。该墓修复前曾经过各方专家学者多次论证,修复过程中根据孟兆桢等国内著名园林专家的意见和设计草图,并按照遗留墓亭老照片反复推敲,原汁原味地还原其本来面目。墓亭共有12副柱联,分别邀请12位中国著名书法家书写,是西湖风景区中柱联最多的一座亭子。
有关诗词
苏小小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苏小小
后世鸿儒大雅亦颇有感触,有诗为证:李贺《苏小小》诗: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沈原理《苏小小歌》:
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
遗山元《题苏小像》:
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可见苏小小在各位文人雅士中的影响有多大.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能让鸿儒大豪折腰;虽然她是个妓女,可她却流芳百世.人们在书起她的时候总是忽略了她的身份,却能记得了她的美.也许在人们心中,苏小小早就成为了美的化身.
名人评价
苏小小
关于苏小小的评价,余秋雨先生在其《西湖梦》中早有精辟的论述:
与这种黯淡相对照,野泼泼的,另一种人格结构也调皮地挤在西湖岸边凑热闹。
首屈一指者,当然是名妓苏小小。
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位妓女的资格,要比上述几位名人都老,在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如此看来,诗人袁子才镌一小章曰:“钱塘苏小是乡亲”,虽为鲁迅所不悦, 却也颇可理解的了。
历代吟咏和凭吊苏小小的,当然不乏轻薄文人,但内心厚实的饱学之士也多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一位妓女竞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原因是颇为深刻的。
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
钱塘苏小小
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
她不守贞节只守美,直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最后,重病即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
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比茶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然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文化影响
苏小小与西泠桥畔
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另附苏小词作一首,愿与君共享: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杭州钱塘苏小小墓
油壁香车风尘路,天涯何处寄情书。
纵有情人无数个,那个男儿是丈夫?
咏苏小小
昔有钱塘苏小小,百金相赠鲍寒生。
萍水相逢成一梦,千古知音空遗恨。
24集电视剧苏小小
电视剧
长度:24集
剧集类型:电视连续剧
领衔主演:王亚梅 佟瑞欣
剧情简介:
《苏小小》讲述了发生在杭州西子湖畔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苏小小人称钱塘第一美人,德、艺、才、色俱佳,可与西湖山水争奇斗艳。苏小小虽身外青楼,但与书生阮郁刻骨透彻之情始终不渝。然而,苏小小所爱的阮郁恰恰又是同父异母妹妹纨素的未婚夫,从而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苏、阮的爱情,除了苏小小亲生父亲南齐国子祭酒谢松斋的百般阻挠外,阮郁的父亲朝迁御史阮康又派文武双全的鲍仁充当“奸细”,企图从中挑拨。结果鲍仁又深深地爱上了苏小小,使这场情感纠葛更加复杂化,朝延御史中丞孟浪见到苏小小更是神魂颠倒,使尽事种手段,企图霸占苏小小,遭到苏小小拒绝。孟浪恼羞成怒,把苏小小推上公堂,打入地牢。此案惊动了皇后娘娘,孟浪不得不公审苏小小。在公堂上各种人物亮相,各种观点交锋,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生死搏斗。苏小小经历各种磨难,心力憔悴,在二十一岁时去世,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