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锉碓
基本解释
古代一种用作刑具的大铡刀。《魏书·汝南王悦传》:“ 悦 为大剉碓置於州门,盗者便欲斩其手。”《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 刘神茂 至 建康 ,丙戌, 景 ( 侯景 )命为大剉碓,先进其足,寸寸斩之,以至於头。” 胡三省 注:“大剉碓者,为大剉刀,发机如碓,使之踏之。”
成语(Idiom):大锉碓
发音(Pronunciation):dà cuò diǎ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工作或行动笨拙、无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大锉碓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大”表示大的,指的是尺寸较大的锉碓;“锉”是指一种用来打磨木材、金属等材料的工具;“碓”是指一种用来磨碎食物的工具。在这个成语中,大锉碓的形象是一个笨重、效率低下的工具,用来比喻工作或行动的笨拙和无效。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大锉碓常常用来形容某人的工作或行动不够灵活、不够高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当某人在工作中反复出现错误或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可以说他像一个大锉碓一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锉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叫做杨素的官员,他在一次修建大坝的工程中,使用了一个巨大的锉碓来打磨石头,以便将其变成适合用于建筑的大小。然而,由于这个锉碓太大、太笨重,杨素无法控制它的方向和力度,最终导致了一些石块被磨得过于细小,而另一些石块则没有被充分打磨。因此,人们开始用“大锉碓”来形容工作或行动的笨拙和无效。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锉碓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效率太低了,就像一个大锉碓一样。
2. 这个团队的合作十分笨拙,他们就像一群大锉碓。
3. 在这个项目中,他的提议被认为是一个大锉碓,没有帮助到我们的进展。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大锉碓”的形象与笨重、无效的行动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你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锉碓在工作中移动缓慢、效率低下的样子,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想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参考相关的成语词典或语言学习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新闻,来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的画画技巧就像一个大锉碓,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2. 初中生(13-15岁):他的写作水平很差,每次写作业都像一个大锉碓一样,毫无章法。
3. 高中生(16-18岁):这个团队的合作方式就像一群大锉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他的演讲技巧太差了,完全像一个大锉碓,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