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方〉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2) (形)(事情的原委)完全清楚。真相大白。(作谓语)
[构成]
偏正式:大(白
近义词
明白、明确、明晰、分明、懂得、了解、清晰、清爽、显露、知道、真切、清楚、表露、暴露、透露、流露、显现、显示、呈现
英文翻译
1.(完全清楚) come out; become known
2.[方] (白垩) chalk; whiting
详细解释
◎ 大白 dàbái
(1) [become known;come out]∶彻底显露、完全清楚
真相大白
(2) [chalk]∶用来粉刷墙壁的白色垩土
(1).谓白色旗。《周礼·春官·巾车》:“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郑玄 注:“大白, 殷 之旗。”《礼记·明堂位》:“ 殷 之大白, 周 之大赤。” 孔颖达 疏:“ 殷 之大白,谓白色旗。”
(2).古白布冠。《礼记·杂记上》“大白冠” 唐 孔颖达 疏:“大白者,古之白布冠也。”
(3).大酒杯。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宋 司马光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须穷今日懽,快意浮大白。”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四场:“好极了,好极了,可以浮一大白!”
(4).大船名。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九引《庄子》:“以木为舟,则称卫舟大白。”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九引 司马彪 注:“大白,亦船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沟澮之流,不能运大白之艘;升合之器,不能容千钟之物。”
(5).方言。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6).最白者。《老子》:“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河上公 注:“大洁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 唐 王维 《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重玄之旨,达而有餘奥;大白之明,漫而不及理。”
(7).完全显露,彻底明白。 明 方孝孺 《宋氏为善堂记》:“潜休隐德见称於圣主,而大白於四方。” 胡适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四:“这一场大战的结果,--证据战胜了传说,--遂使科学方法的精神大白于世界。”
成语(Idiom):大白
发音(Pronunciation):dà bá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揭露真相或隐藏的事实。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大白是由“大”和“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大”表示重要、显著,“白”表示显露、暴露。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揭露真相或隐藏的事实。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大白常用于描述揭露真相、暴露事实的情况。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揭发某人的谎言、揭露某个秘密、揭示某个问题的本质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故事中,有一个叫韦世贞的人,他在一家官府工作,负责审核文书。有一天,他收到了一份重要的文书,但是文书上的字迹非常模糊,他无法辨认。于是,他决定用烛光照亮字迹,结果发现文书上有个字是被涂白的,他把涂白的字擦去后,终于看清了整个文书。这个故事成为了“大白”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 + 大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经过调查,真相大白了。
2. 他的谎言终于被揭穿,事实大白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被涂白的字,当你擦掉涂白的部分,真相就大白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揭露真相相关的成语,如“揭竿而起”、“揭底”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看到一个小偷偷东西,我大声喊:“他在偷东西!”真相大白了。
2. 初中生:我发现同桌偷看我的试卷,我把他揭发出来,真相大白了。
3. 高中生:在调查中,我们找到了证据,真相大白了,他是凶手。
4. 大学生:经过调查,我们揭露了公司内部的腐败,真相大白了,我们要追究责任。
5. 成年人: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我决定揭发出来,让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