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姓
起源
付姓起源
付 氏来源有三个,
一是付苏,二是符姓,三是傅氏。明代有付告
1。符氏来源
《元和姓篡》: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笙令,因为氏。琅琊。
《姓氏急就篇》:符氏,鲁倾公孙雅。为秦符令。因氏焉。
《广韵》:雅仕秦玺令,得氏,琅琊。
宋代欧阳修《符氏族谱》,明代宋濂《符氏世谱记》,明代丘浚《世引堂记》,也基本上如上所说。流传最广的宋代《百家姓》中记有“祖武符刘”,列入百家姓。
五代淮阳符氏发迹,符存审位极人相,权重一时,存审之子彦卿封魏王,拜太傅,加封太师,由此光大符氏,而后彦卿全族迁江西,遂开江西符氏之运,唐代符元生,宋代符有辰、符诸,元代符大本,明代符琦封官海南抚边,符氏成为海南显赫大家族、位居海南第三大姓。清代符氏逐渐向东南亚发展,成为海外华人重要的一脉,清末至今符氏形成分布世界的姓氏。当今符氏分布不均衡,呈南多北少。
寻根溯源 符姓来源有二: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姓氏急就篇》、《广韵》等所载,春秋(实为战国)时鲁顷公之孙雅,仕秦为符节(玺)令,子孙以官为氏。2、出自他族。今黎、蒙古、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符雅。鲁顷公(前二七零年至前二五六年在位)之孙,秦国官吏。鲁顷公为鲁国最后一任君主,后被楚国灭国。鲁国亡后,子孙外逃,雅流落到秦国,因办事认真,被秦王任为符节令(即保管令符的官员,符乃古时君王传达命令的凭证,用金属或竹木制成一定图案,然后一剖为二,一半为调动者执有,一半为帝王本人或符节令保管,上令下达,对符为凭)。符节令官位不高,却需要君王亲信担任,雅在秦国曾长期担任此职,其子孙为别他族,即以官为氏,称符姓,并尊符雅为其始祖。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繁衍播迁 符姓在秦汉时期主源繁衍于今山东胶南县,并且人口众多,为当地之望族,古时此地为琅邪郡,后世各地之符姓多由此郡分衍而出,故后世符姓有以琅邪为其郡望堂号的。东汉时,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符融可谓符姓见诸史册之第一人,也表明了符姓缓慢向周边各省播迁的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符姓逐渐遍及黄河中下游各省,并有南徙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四川、湖南等南方省份者。
隋唐之际,符姓之主源依旧繁衍于北方,唐末五代时,陈州宛邱(今河南淮阳)、赵州昭庆(今河北赵县)成为天下符姓关注之焦点,可谓人丁兴旺,世代显达,当然,此一时期的动荡不安,也加剧了北方符姓南迁的脚步,江西成为符姓这一时期的主迁地。两宋时期,符姓发展有了新特点,原先繁衍于北方,以北方为中心聚集区的符姓其重心向南部省份转移,而且无论在人数,抑或在名人人数上都反映了这一特点。
宋元时期,江西等地的符姓开始进入福建,而后分衍至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历明清两代,符姓逐渐播迁到台湾、祖国之东北、西南、西北各地。如今,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海南二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符姓约占全国汉族符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
郡望堂号
郡望
符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琅邪郡——秦代设置,治所在琅邪(故城在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西汉移治东武(即今山东诸城),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
堂号
“琅邪”、“忠厚”、“积善”等。
宗族特征 1、符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符姓人才蔚蓝,尤多能征惯战之勇将。3、符姓于宋代以后发展之重心移至南部省份,虽进入南方时间不算长,但对南部省份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符姓得姓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