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蚜硫磷
物理性质
性状:棕黄色固体。
密度(g/mL,25/4℃):不确定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1.22
熔点(oC):60
沸点(oC,0.67kpa或5 mmHg):不确定
折射率:1.5115
闪点(oC):不确定
比旋光度(oC):不确定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oC)不确定
蒸气压(kPa,25oC):0.640×10-3
饱和蒸气压(kPa,60oC):不确定
燃烧热(KJ/mol):不确定
临界温度(oC):不确定
临界压力(KPa):不确定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不确定
爆炸上限(%,V/V):不确定
爆炸下限(%,V/V):不确定
溶解性:可溶于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作用与用途
纯品为棕黄色固体。m.p.60℃,相对密度1.22,蒸气压0.640×10-3Pa(25℃)。可溶于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丙酮300g/L,甲醇2470g/L,甲苯2450g/L,己烷80g/L,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448mg/L(115 mg/kg) (20℃)。在pH≤7.5条件下稳定,在土壤中半衰期为1d。受热分解有毒氧化磷、氧化硫、氧化氮气体
性质与稳定性
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性杀虫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分子结构中含三唑基团,是广谱、高效、高选择性的杀蚜药剂,对抗性蚜虫也有良好的防效。由于该药剂能在作物脉管中形成上、下双相传导,因此土壤用药可防治食叶性蚜虫,而叶面喷施可防治食根性蚜虫,从而保护整个植株。推荐用药量为0.6~0.9g有效成分/100m2,防治抗性蚜虫及棉蚜需0.9~1.5/100m2,防治伏蚜需1.8~2.3g/100m2。药剂持效期长达10~15d。
合成方法
3-特丁基-5-巯基-1,2,4-三唑的制备 2,2-二甲基丙酰氯与氨基硫脲作用,生成酰化氨基硫脲,再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环合生成3-特丁基-5-巯基-1,2,4-三唑。
唑蚜威的合成 3-特丁基-5-巯基-1,2,4-三唑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后,再与二甲基氨基甲酰氯反应合成唑蚜威。
贮存方法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
毒理学数据
口服-大鼠 LD50: 89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427 毫克/公斤
分子结构数据
五、分子性质数据:
1、 摩尔折射率:61.54
2、 摩尔体积(m3/mol):173.8
3、 等张比容(90.2K):519.8
4、 表面张力(dyne/cm):79.9
5、 介电常数(F/m):
6、 偶极距(D):
7、 极化率(10-24cm3):24.39
安全信息
安全标识:S61
危险标识:R22 R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