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萘醋酸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味。
熔点(oC):134.5~135.5
晶相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5792.1
晶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359.2
溶解性:溶于热水、乙醚、丙酮、氯仿苯、醋酸及碱溶液,微溶于冷水和乙醇。
作用与用途
本品具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及黏膜,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防护,特别是干燥工段,应注意通风良好,防止粉尘飞扬,操作人员应穿戴劳动保护用具。
性质与稳定性
1.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植物生长刺激素。农业上用作植物生长刺激剂,有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的作用特点和生理功能,促进作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如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稳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的比例率等。其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等进入植株内,随营养流输导至起作用的部位。在较高浓度下,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对水稻浸秧和小麦浸种可以增产。也可防止果树和棉花的脱落,促使各种植物插条生根、开花,提高发芽率,使农作物早熟、多产。防止落花落果及形成无籽果实。
2.植物生长刺激素。酶化学中用于测定α-酯酶。也用于有机合成。
3.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萘乙酸可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物体内,随同营养流输导到作用部位。通常用于小麦、水稻、棉花、茶、桑、番茄、苹果、瓜类、马铃薯、林木等,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如用于防落果时,使用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因高浓度萘乙酸可促进植物体内乙烯的生成;用于促根时,宜与吲哚乙酸或其他有促根作用的药剂混用,因单用萘乙酸,作物促根作用虽好,但苗生长不理想。对瓜果类进行喷洒时,以叶面均匀喷湿为宜,大田作物一般喷药液量7.5kg/100m2左右,果树为11.3~19kg/100m2。处理浓度:瓜果类10~30mg/L喷雾,小麦为20mg/L浸种6~12h,棉花为10~20mg/L盛花期喷雾2~3次。
4.用于有机合成,在医药上用作鼻眼净的原料,也是一种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合成方法
1.一般由萘与一氯乙酸作用而得,萘与一氯乙酸(摩尔比3:1)在铝粉、溴化钾等催化剂存在下,于185~210℃反应若干小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经5%~6%氢氧化钠溶液浸提,冷却过滤,用水蒸气蒸馏回收过量萘,滤液用31%~盐酸荣摄中和(PH7)、酸化(PH56、PH3),过滤,得粗品,经重结晶,得精制品。 也可由萘经氯甲基化、氰化、水解而得。
贮存方法
本品应干燥后密封,贮存于避光的地方以防变质。
工业原粉用塑料袋外套麻袋包装。精品采用内衬塑料袋外套麻袋或木桶包装。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防火、防潮。按有毒物品规定贮运。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大鼠口径LD50:1mg/kg;大鼠吸入LC50:>207 gm/m3
大鼠腹腔LD50:100mg/kg;
小鼠口径LD50:743mg/kg;小鼠皮下LD50:733mg/kg;
小鼠腹腔LD50:609mg/kg;
兔子皮肤LD50:>5mg/kg;
2、 致畸性
酵母菌:500mg/L:
人白细胞:100nmol/L
3、 其他多剂量毒性数据
大鼠口径DL0:27mg/kg/90D-C;
大鼠口径DL0:30mg/kg/30D-I;
4、 神经毒性
兔子眼睛试验:100 mgREACTION
生态学数据
总括注解
水危害级别1(德国规例)(通过名单进行自我评估)该物质对水有稍微危害的。
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
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55.20
2、 摩尔体积(m3/mol):150.9
3、 等张比容(90.2K):409.4
4、 表面张力(dyne/cm):54.0
5、 极化率(10-24cm3):21.88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7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7.3
6、 重原子数量:14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212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有害
安全标识:S22 S26 S36
危险标识:R22 R41 R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