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甲基锡
物理性质
物性数据:
1. 性状:无色易流动的液体
密度(g/mL ,25/4℃):1.314
折射率(nD20):l.4388
熔点(℃):-54.8℃
沸点(oC):78℃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作用与用途
有醚的气味,易燃,在400℃以下不分解。与浓盐酸缓慢作用生成氯化三甲基锡,与溴反应迅速形成溴化三甲基锡。不溶于水,溶于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性质与稳定性
用作乙烯聚合催化剂、镀锡原料和计数管填料以及合成聚酯润滑剂的抗磨剂等。
合成方法
二、生产方法简介
由四氯化锡与卤化甲基镁在乙醚或丁醚中反应而得。
首先制备CH3MgBr乙醚溶液。用1L的双口瓶,一口接一个直达瓶底的气体导气管,另一口装上回流冷凝器,其上端连接CaCl2干燥管以防湿气侵入。将24.5g镁屑和500mL绝对乙醚装入瓶中。欲引发反应,还需要加约1g“活性”镁屑。(活性镁屑制法如下:将1g镁屑和0.5g碘装在干燥试管中在火焰上小心地加热,直到绝大部分碘升华到试管较冷的部分。把蒙上一层棕色碘的镁屑置保干器中冷却后,将其立即放入反应瓶中)。再把储存在封闭管或冷却阱中的CH3Br由气体导入管慢慢地通入液体中。若在3min后仍未起反应(碘的颜色不退,即未起反应),则可将通入CH3Br的速度减缓,用60~70℃的水浴将烧瓶小心地温热。此时应准备好冰水浴,如果反应进行过于猛烈,可立即用来冷却烧瓶。当反应开始,调整CH3Br通入速度,使乙醚保持微沸,直至镁屑完全溶解。必要时可由回流冷凝器加入约5gCH3I使最后残留的镁完全反应。通气结束后,再将反应混合物置水浴上回流加热半小时,然后用装有CaCl2干燥管的塞子将瓶塞好,在室温下放置备用。
CH3MgBr与SnCl4的反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用1L的三口烧瓶,分别装上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气密的搅拌器。前两者上都装有CaCl2干燥管。将200mL无水乙醚装入三口烧瓶中,用冰水冷却,在激烈搅拌下将45g无水SnCl4由滴液漏斗滴入。然后换一个干净的滴液漏斗,在室温激烈搅拌下将CH3MgBr的醚溶液在约45min内滴入瓶中。然后将反应瓶在水浴上回流加热2日(每次加热10h,加热两次)使反应完全。并检验起初可以嗅到的CH3MgBr的恶臭是否消失,如仍有恶臭气味,则需继续加热。然后用冰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将蒸馏水由滴液漏斗小心地加入,直到最初的猛烈起泡现象削减。随后再加足量10%盐酸,使沉淀出来的镁盐完全溶解,静置使形成两个液层。用分液漏斗将醚层分出,先用少量水然后用5%的KF溶液摇荡洗涤,此时其中所含的少量卤化甲基锡即变成不溶性的氟化物,滤掉。用CaCl2将醚溶液干燥数小时后,在水浴上加热将大部分溶剂蒸馏出去,继续分馏可得该纯化合物。按所加的SnCl4计算,收率约90%。
贮存方法
贮存:
将密器密封,储存密封的主藏器内,并放在阴凉, 干爽的位置。
生态学数据
三、生态学数据:
1、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计算化学数据
四、计算化学数据: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0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6、 重原子数量:5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19.1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3384 6.1/PG 1
危险品标志: 极毒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26 S27 S28 S45 S60 S61
危险标识:R26/27/28 R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