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乙烯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
沸点(oC,101.3kPa):121
熔点(oC):-19
相对密度(g/mL,20/4oC):1.62260
折射率(n20D) :1.5059
蒸气压(kPa,-20.6oC):0.13
蒸气压(kPa,2.4oC):0.67
蒸气压(kPa,13.8oC):1.33
蒸气压(kPa,121.2oC):101.33
黏度(mPa·s,20oC):0.880
闪点(oC,开口,闭口):无
蒸发热(KJ/mol,b.p.):34.75
生成热(KJ/mol,气体):-25.12
生成热(KJ/mol,液体):12.56
熔化热(KJ/mol):10.57
燃烧热(KJ/mol,25oC,液体):680.4
比热容(KJ/(kg·K),20oC,定压):0.904
临界温度(oC):347.1
临界压力(MPa):4.49
电导率(S/m,20oC):5.55×10-4
爆炸极限(%,V/V,80±3oC,空气):不爆炸
爆炸下限(%,V/V,80±3oC,氧气):10.8
爆炸上限(%,V/V,110±3oC,氧气):54.5
体膨胀系数(K-1,0~25oC):0.00102
体膨胀系数(K-1,15~95oC):0.001079
溶解性:能与乙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常用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脂肪、油类、焦油、橡胶、天然树脂及芳香族有机酸(苯甲酸、肉桂酸、水杨酸)。大多数合成树脂在四氯乙烯中能溶解或溶胀。微溶于水。
相对密度(25℃,4℃):1.6145
常温折射率(n20):1.5053
常温折射率(n25):1.5028
凝固点(oC):-22.0
溶度参数(J·cm-3)0.5:18.956
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8.500×109
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58.980
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51.8
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47.0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12.1
气相标准熵(J·mol-1·K-1) :340.96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22.7
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94.90
作用与用途
1、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类似乙醚的气味。能溶解多种物质(如橡胶、树脂、脂肪、AlCl3、S、I2、HgCl2),能溶解脂肪、油类、焦油、橡胶、天然树脂及芳香族有机酸(苯甲酸、肉桂酸、水杨酸)。大多数合成树脂在四氯乙烯中溶解或溶胀。氟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几乎不溶。硫、碘和氯化汞等也可溶解。与水相互溶解度很小,25℃时四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15%;水在四氯乙烯中的溶解度为0.0105%。不燃。性稳定。在无空气、湿气和催化剂存在时,加热到500℃,仍很稳定。抗水解。与乙醇、乙醚、氯仿、苯混溶。溶于约10000倍体积的水。
2、化学性质纯净的四氯乙烯在空气中于阴暗处不被氧化,但受紫外光作用时逐渐被氧化,生成三氯乙酰氯及少量的光气。
因此,工业用四氯乙烯要添加少量的酚类(对苯二酚)、胺类、醇类、腈类等作稳定剂。医药用四氯乙烯则添加少量醇类、百里酚作稳定剂。含有稳定剂的四氯乙烯在空气、水及光的存在或照射下,即使加热至140℃,对常用的金属材料也无明显的腐蚀作用。不含稳定剂的四氯乙烯,在光作用下与水长期接触时,逐渐水解成三氯代乙酸和氯化氢。
四氯乙烯在无催化剂、空气和水分存在时,加热至500℃左右也是稳定的。但与空气一起通过红热管时,则热解生成一氧化碳、氯和光气。
700℃与活性炭接触生成六氯乙烷和六氯苯。四氯乙烯和臭氧反应生成光气和三氯乙酰氯。同硫酸和硝酸的混合酸作用生成三氯乙酰氯和少量四氯二硝基乙烷。同浓硝酸一起加热不发生反应,与发烟硝酸作用则生成三氯乙酰氯和四氯二硝基乙烷。与二氧化氮在100℃反应生成四氯二硝基乙烷。氢化时生成四氯乙烷。在高压下与氨作用,分解成氯化铵和碳。与金属钾在其熔点附近发生爆炸性反应,与金属钠则不发生反应。经光氯化反应则生成六氯乙烷。与氟化氢及氯的混合物在氟化锆催化下,225~400℃反应,得到1,2,2-三氯-1,1,2-三氟乙烷CClF2CCl2F(氟里昂-113)。在三氯化铝存在下,与其他氯代烃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高沸点物质。
3.存在于主流烟气中。
性质与稳定性
1.四氯乙烯用途广泛,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干洗剂、金属脱脂溶剂,也用作驱肠虫药。四氯乙烯可用作脂肪类萃取剂、灭火剂和烟幕剂等,还可用于合成三氯乙烯和含氟有机化合物等。
2.广泛用作天然及合成纤维的干洗剂。也用作金属的脱脂洗涤剂、干燥剂、脱漆剂、驱虫剂及一般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等。
3.用作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干洗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4.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干洗剂。用于胶黏剂的溶剂、金属的脱脂溶剂、干燥剂、脱漆剂、驱虫剂、脂肪类萃取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合成方法
生产方法简述 1.乙烯法本法可联产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分下列二法。a.直接氯化乙烯和氯在含FeCl3催化剂的1,2-二氯乙烷溶液中,于280-450℃进行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再进一步氯化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后,分别用NH3中和、洗涤、干燥,即得成品。b.氧氯化法以乙烯和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与氯、氧在以CuCl2和KCl为催化剂以及425℃、138-207kPa条件下进行氧氯化反应,产物经冷却、水洗、干燥后蒸馏,得高纯度产品。
贮存方法
1.存放在阴凉、通风处。一般条件下可用镀锌铁皮、硅铁或钢制容器安全贮存。
2.工业用四氯乙烯加有稳定剂,长期贮存对金属也无腐蚀作用。不含稳定剂的四氯乙烷可用棕色玻璃瓶、搪瓷容器及不锈钢容器贮存。
3.合成树脂制的容器因四氯乙烯对它们有溶解或溶胀作用,故不宜使用。
毒理学数据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水体稍有危害。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30.45
2、 摩尔体积(m3/mol):100.3
3、 等张比容(90.2K):245.0
4、 表面张力(dyne/cm):35.6
5、 极化率(10-24cm3):12.07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4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0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7、 重原子数量:6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55.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1897 6.1/PG 3
危险品标志: 易燃有毒有害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7 S16 S23 S24 S45 S61 S36/S37
危险标识:R11 R40 R23/24/25 R23/25 R39/23/24/25 R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