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咪草酸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结晶
熔点(oC):166~166.7
蒸气压(mmHg,20oC):<1.3×10-5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5.36
作用与用途
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动物试验无致畸、致突变性。
性质与稳定性
广谱、高活性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抑制乙酸羟酸合成酶(AHAs)的活性,影响3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最终破坏蛋白质的合成,干扰DNA合成及细胞分裂和生长。药剂在苗后作茎叶处理后,很快被植物叶片吸收并传导至全株,杂草随即停止生长,在4~6周后死亡。对大多数豆科作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在大豆地苗后早期茎叶喷雾,尤在杂草1~4叶期施药效果最佳。对某些敏感杂草(如苋、苍耳等)于4叶期喷药也能收到良好防效。苗后早期施药,不仅可防除已出苗杂草,而且在喷施中掉落在土壤中的药液雾滴也具有一定时间的残留活性。大豆田施药用量为35~45g有效成分/hm2 ,喷药时应加入喷雾量0.1%~0.25%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1.0%~1.25%的浓缩植物油。此外,加入1.0%~2.0%氮肥或每公顷加入2~4kg硫酸铵亦能提高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获得更佳的除草效果。主要杀草谱为大多数阔叶杂草,而且对稗、野燕麦、狗尾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也有良好的防效,更为突出的是某些难治杂草,如卷茎蓼、苣荬菜、打破碗碗花、鼬瓣草、鸭跖草、龙葵等。用药量20~50g有效成分/hm2 。对甜菜、茄科等作物敏感。
合成方法
制备方法一
贮存方法
密封储存,储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
毒理学数据
工业品对大鼠和小鼠急性经口LD50> 5000mg/kg,对兔急性经皮LD50>4000mg /kg。鹤鹑急性经口LD50>1846mg/kg,虹蝉鱼LC50 122mg/L (96h)。由于对喃乳动物毒性极低,使用和贮存十分安全。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极其危害的,即使是小量,对水中的有机物,鱼类有剧毒,禁止进入水体。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9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6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5
5、 互变异构体数量:3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01
7、 重原子数量:22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49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3077 9/PG 3
危险品标志: 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60 S61
危险标识:R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