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丁锡
物理性质
性状:本品可燃,具强刺激性白色晶体粉末
熔点(oC):145
闪点(oC): 100(无意义)
蒸气压(kPa,25oC):6.7×10-6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作用与用途
对皮肤、眼睛、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性质与稳定性
1.用于柑桔,葡萄等果树及观赏植物,防治多种活动期的植物性螨类。大鼠口服LD50为2630mg/kg。对蜜蜂相对无毒,对鱼有毒。
2.有机锡类杀螨剂。对植物叶螨、瘿螨、锈螨有良好防效,对幼螨和成螨均有良好活性,以触杀作用为主,残效长,无内吸作用,对卵的作用较差。对有机磷抗性害螨无交互作用,对作物、天敌安全。在温度较高时使用,药效发挥良好。用于防治柑橘、苹果、梨、葡萄、茶树、豆类、茄子、瓜类、番茄等蔬菜的叶螨,也可用于防治观赏植物食性螨。如防治柑橘红蜘蛛,用50%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锈螨用2000倍液喷雾,叶螨、锈螨并发时可兼治。防治山楂、苹果红蜘蛛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茄子、豆类等蔬菜的叶螨用1500~2500倍液喷雾,茶树短须螨、橙瘿螨用1000~1500倍液喷雾。
合成方法
1.先由1-氯-2-甲基-2-苯基丙烷与镁反应制备格氏试剂,然后与四氧化锡反应,生成三(2-甲基-2-苯基丙基)氯化锡,进而在氢氧化钠作用下生成杀螨锡。原料消耗定额:甲代烯丙基氯1700kg/t、苯1800kg/t、金属镁300kg/t、金属锡300kg/t、四氢呋喃400kg/t、二甲苯300kg/t。
2.2-氯甲基-2-苯基丙烷与镁反应制得的格氏试剂,与四氯化锡作用,生成三(2-甲基-2-苯基丙基)氯化锡,进而在NaOH作用下,并脱溶缩合生成苯丁锡。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小鼠口经LD50:1450 mg/kg;大鼠口经LD50: 2630 mg/kg;大鼠皮经LD50:1000 mg/kg
计算化学数据
1、 氢键供体数量:0
2、 氢键受体数量:1
3、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0
4、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9.2
5、 重原子数量:63
6、 表面电荷:0
7、 复杂度:1070
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9、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2811 6.1/PG 3
危险品标志: 有害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28 S45 S60 S61 S36/S37
危险标识:R21 R36/38 R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