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己炔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液体。
密度(g/mL,25/4℃):0.718
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3912.50
熔点(oC):-132
沸点(oC,常压):69-71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122.30
折射率 (n20D) : 1.399
闪点(oC):-21
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128.24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oC):263
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3978.32
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88.12
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87.0
溶解性:0.36g/L(水)。
作用与用途
1. 远离氧化物,酸,重金属粉末S。
2. 存在于烟气中。
性质与稳定性
用作有机合成。
贮存方法
存放在密封容器内,并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的地方必须远离氧化剂。切勿与酸性物质和重金属存放在一起。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小鼠(皮下)LD50: >400 mg/kg
小鼠(腹膜)LD50: >100 mg/kg
由于食盐的LD50是3,000 mg/kg,BPA的急性毒性程度与食盐同。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27.67
2、 摩尔体积(m3/mol):111.3
3、 等张比容(90.2K):249.8
4、 表面张力(dyne/cm):25.3
5、 介电常数:2.39
6、 偶极距(10-24cm3):
7、 极化率:10.97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4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0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6、 重原子数量:6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53.7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3295 3/PG 2
危险品标志: 易燃有害
安全标识:S16 S26 S36 S62
危险标识:R11 R65 R36/37/38
合成方法
生产方法简述:目前生产己二胺的工业方法较多,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有己二酸法、丁二烯法、丙烯腈法、己二醇法和己内酰胺法。其中己二酸法、丁二烯法和丙烯腈二聚法是经过中间物己二腈加氢生成己二胺,目前,几乎所有大规模生产己二胺的方法都是己二腈催化加氢法。1.工业上己二腈催化加氢有高压法和低压法两种。
(1)高压法采用钴-铜催化剂,反应温度100-135℃,压力60-65MPa;也可采用铁催化剂,反应温度100-180℃,压剂可采用液氨,有时还加入芳烃(如甲苯)。己二胺的选择性约90-95%。生产中,将液态已腈、甲苯和氨与含氢氨以及少量的己二腈和甲苯的气体混合物通入装有钴-铜催化剂的反应器,生成的粗己二胺导出后,先使其与水进行共沸蒸馏,然后再通过几次真空蒸馏即得到适于制造尼龙66的高纯度产品。
(2)低压法采用骨架镍、铁-镍或铬-镍催化剂,反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温度约75℃,压力为3MPa,己二胺的选择性可达99%。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对原料己二腈的纯度要求很高。
2.以己二酸为原料的方法此法是将己二酸蒸气与过量的氨一起通过加热至340℃的硅胶等脱水催化剂,生成己二腈,然后在其中加入甲醇和液氨,用硅藻土镍为催化剂,在90-100℃下,以10.1325-20.265MPa氢进行还原得成品。
3.己内酰胺法一般用于处理已内酰胺等小型生产装置上。它是由己内酰胺与氨在磷酸盐(如锰、铝、钙、钡或锌的磷酸盐)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气相反应生成氨基乙腈,反应温度350℃,收率几乎达100%。生成的氨基己腈再进行加氢反应生成己二胺,这一过程与己二腈加氢相似。
丁二烯法 1、氯化氰化法 1,3-丁二烯与氯气于200-250℃在氯化反应器中进行氯化反应,生成1,4-二氯-2-丁烯(占66%)和3,4-二氯-1-丁烯(占33%)。二氯丁烯化合物,在碳酸钙存在下,在100-150℃下,与氢氧化钠或铵为催化剂,在50-100℃下进行异构化反应,生成1,4-二氰基-1-丁烯。1,4-二氰基-1-丁烯以钯为催化剂,于常压和250℃的条件下进行气相加氢,制得乙二腈。乙二腈催化加氢即得乙二胺。
2、直接氢氰化法 将1,3-丁二烯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氰酸进行液相反应,控制反应温度100℃,生成戊烯腈的异构体混合物。混合物经分离并将异构体异构为直链戊烯腈后,再与氢氰酸进行加成,生成乙二腈,乙二腈经催化加氢即得乙二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