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胺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透明、易挥发、有刺激性氨臭的液体。
沸点(oC,101.3kPa):77.8
熔点(oC):-50.5
相对密度(g/mL,20/4oC):0.7414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2.5
折射率(20oC):1.4031
黏度(mPa·s,25oC):0.681
闪点(oC):-8
燃点(oC):312.2
蒸发热(KJ/mol):33.49
生成热(KJ/mol,25oC,液体):-127.82
生成热(KJ/mol,25oC,气体):-94.2
燃烧热(KJ/mol,20oC,液体):2975.1
比热容(KJ/(kg·K) ,25oC,定压):2.57
临界温度(oC):287.9
临界压力(MPa):4.15
蒸气压(kPa,4.5oC):3.20
蒸气压(kPa,32.2oC):4.00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97
爆炸下限(%,V/V):1.7
爆炸上限(%,V/V):9.8
pKa(20oC,水):10.777
溶解性:能与水、乙醇、乙醚混溶。正丁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正丁醇大。
作用与用途
1.禁止与强氧化剂、酸类、铝接触。
化学性质:具有伯胺的化学性质。水溶液呈碱性,能发生光分解(100℃)和热解(650~950℃)。丁胺于260~270℃通过以浮石作载体的铜催化剂可生成二丁胺和三丁胺。
2.本品有毒,具强碱性和腐蚀性,溶液或其蒸气强烈刺激人眼、皮肤和黏膜。吸入大量蒸气会引起头痛、恶心,严重者引起肺水肿。皮肤接触后应用大量水冲洗,溅入眼中,用流水至少冲洗15
分钟,吸入中毒者应立即移到新鲜空气处,并请医生治疗。大鼠经口LD50500mg/kg。操作场所正丁胺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生产设备应予密封,严防跑、冒、滴、漏,操作场所应通风良好,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
性质与稳定性
用于医药、染料、农药、乳化剂、防腐剂、石油制品添加剂、浮选剂、特殊肥皂等的制造。也用于橡胶工业和彩色照相工业。
用于制备杀虫剂、除草剂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等。
合成方法
1、丁醇氨化法 将正丁醇蒸气和氨在常压下,在170-200℃下,通过加热的氧化铝、氧化钼等催化剂进行反应生成丁胺混合液,然后将产物经精馏分离,可得一、二、三丁胺成品。
贮存方法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铝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本品易燃,与空气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用玻璃瓶包装,外用木框固定,每瓶12kg。谨防容器破漏。贮存于阴凉通风处,严禁烟火,应与氧化剂隔离存放。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500mg/kg;兔子经皮肤LD50:850mg/kg;
小鼠吸入LC50:800mg/m3,2小时
2、每天接触15~30mg/m3丁胺蒸气,会感到鼻、咽、眼刺激和头痛,面部皮肤发红。在30~75mg/m3时数分钟即难以忍受。皮肤接触丁胺液体时出现严重的原发性刺激和二度灼伤。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20.65mg/m3。
生态学数据
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24.11
2、 摩尔体积(m3/mol):98.2
3、 等张比容(90.2K):220.3
4、 表面张力(dyne/cm):25.3
5、 极化率(10-24cm3):9.56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1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6
7、 重原子数量:5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3.1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1125 3/PG 2
危险品标志: 易燃腐蚀
安全标识:S3 S16 S26 S29 S45 S36/S37/S39
危险标识:R11 R35 R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