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唑醇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结晶体。
相对密度:1.32(20℃)
熔点(oC,常压):134-156℃
蒸气压(kPa,20oC):27Pa
溶解性:25℃时溶解度:甲醇、丙酮均95g/kg,二甲苯14g/kg,己烷700mg/kg,水4.1mg/L
性质与稳定性
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既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又有广谱、内吸、顶向传导抗真菌活性。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病害,如锈病、白粉病、黑星病和尾孢病害有良好的效果。将100kg种子用20~40g有效成分拌种,可防治禾谷类作物黑穗病、腥黑穗病;用15~20g有效成分拌种,可防治白粉病、条锈病、秆锈病、秆锈病、云纹病、叶枯病;叶面喷雾用0.225~0.6g有效成分/100 m2,可防治禾谷类作物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此外,还可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苹果黑腥病、锈病和白粉病,花生的早、晚叶斑病,也能防除白茎腐病和锈病等。
合成方法
将定量的三唑、氢氧化钠、甲苯放在反应器中,升温、回流、去水,当温度达110℃时,降至50℃,加入定量的一氯频哪酮,于70~75℃反应5h,冷却过滤,部分脱溶于唑酮溶液。唑酮可做纯化处理,即先加浓盐酸生成唑酮盐酸盐,再加稀碱液中和至pH值6~7。将唑酮溶液、2,4-二氯苯甲醛及催化剂升温回流去水,加入定量稀酸于50℃搅拌30min,静置分层,有机相减压脱溶得混合烯酮,再加定量氯苯待用。再将混合烯酮异构化,加硫酸和溴,在80~85℃反应6h,滤饼加釜中加水及溶剂,于50℃下搅拌水解,上层有机相脱溶,用甲醇稀释,得E-烯醇甲醇溶液。最后将E-烯酮甲醇溶液,在5~10℃下,加入硼氢化钾,加毕在25℃以下反应5h,还原结束,脱去溶剂后加入稀酸进行水解、酸化、冷却、甩干,经干燥得产品烯唑醇。
毒理学数据
原药对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953mg/kg,雌性57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2770mg/m3。对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无作用浓度100mg/kg。 Ames试验结果呈阴性。鲤鱼LC504.0mg/L (96h),野鸭LD50>2000mg/kg,鹌鹑LD501490mg/kg。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86.67
2、 摩尔体积(m3/mol):255.9
3、 等张比容(90.2K):653.2
4、 表面张力(dyne/cm):42.4
5、 极化率(10-24cm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