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菌唑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针状晶体
熔点(oC):68~69
沸点(oC,常压):202~208
闪点(oC):>100
蒸气压(Pa,25 oC):213×10-3
溶解性:对溶于醇、芳烃、酯、酮等有机溶剂。溶解度约50~100g/L;不溶于己烷等脂肪烃;在水中溶解度为142mg/L
作用与用途
在日光下水溶液中降解半衰期25d,土壤中半衰期66d,厌气条件不降解,在pH值为5、7、9条件下,28d内不水解(28℃)
性质与稳定性
广谱唑类杀菌剂。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应用范围与咪菌腈相似,用药量为咪菌腈的1/5。一般每公顷用药量为20~100g有效成分。根据不同对象或高于或低于此数值。如防治小麦白粉病,以每公顷30~60g有效成分对水喷雾;防治葡萄上的钩丝壳属菌以每公顷84~140g有效成分喷雾;本品也可用于种子处理,每100kg种子用10~20g本品处理,可防治麦类散黑穗病菌、网腥黑粉菌等。
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灰斑病、褐斑病、黑穗病等有很好防效
合成方法
1. 2-丁基-2-(4-氯苯基乙腈)的制备 将对氯苯乙腈、氯丁烷、相转移催化剂沸合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待升温至80℃反应1h,再冷却至60℃反应6h。经用稀盐酸中和,水洗、分离、减压蒸馏等后处理,得2-丁基-2-对氯苯基乙腈,收率85%。
2-丁基-2-溴甲基-2-(4-氯苯基)乙腈的制备 将2-丁基-2-(4-氯苯基)乙腈、二溴甲烷、二甲基亚砜、四丁基溴化铵混合后,滴加50%氢氧化钠,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冷却后经稀酸中和、水洗、萃取、蒸馏等后处理制得。收率84%。
腈菌唑的合成 将2-丁基-2-溴甲基-2-(4-氯苯基)乙腈、二甲基亚砜、1,2,4-三唑钾盐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于75~80℃反应3h,然后升温至90℃再反应8h。反应物经后处理得腈菌唑,含量为98%,收率为46%。据文献[1]报道,此步反应收率可达76.23%,含量93%。
贮存方法
0-6°C冷藏、密闭、干燥处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600mg/kg;大鼠吸入LC50:>5 mg/m3; 大鼠皮肤接触LDL0:2229mg/kg;小鼠经口LDL0:1300mg/kg;兔子皮肤接触LD50:7500mg/kg;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83.50
2、 摩尔体积(m3/mol):247.8
3、 等张比容(90.2K):640.9
4、 表面张力(dyne/cm):44.6
5、 极化率(10-24cm3):33.10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9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3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6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54.5
7、 重原子数量:20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345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3077 9/PG 3
危险品标志: 有害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46 S61 S36/S37
危险标识:R22 R36 R63 R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