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铋(Ⅲ)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结晶。较高温度下逐渐挥发,但不分解。
密度(g/mL,25/4℃): 8.3
熔点(oC): 725~730
折射率: 1.74
溶解性:溶于氢氟酸形成络合物,溶于无机酸,几乎不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有α型和β型两种,用上述方法制得者为α型,如果将α型加热至220℃,就可转变为β型。熔点为725~730℃。如果加热至900℃,就有相当程度的蒸发。难溶于水及氟化氢水溶液。利用氢氧化铋与过量的氟化氢反应,可制得吸湿性强的酸式盐BiF3·2HF。酸式盐水解即可变为BiOF·2HF,如果进一步加热,即变为BiF3及BiOF。
性质与稳定性
制备五氟化铋。
合成方法
1.由氧化铋或氢氧化铋溶于氢氟酸水溶液而得。
2.将五水合硝酸铋的结晶48.5g与甘露醇7.5g用研钵充分混合,调成膏状后,加水250mL使其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将所得溶液加到54g氢氧化钾溶于250mL水制得的溶液中,将该溶液用稀硫酸中和至稍显碱性的程度。将所得到的沉淀过滤分离,用水洗涤,至洗涤液中无硫酸根离子后,将此沉淀加到聚乙烯烧杯内预先准备的25%的30g氢氟酸中,因为生成膏状物,故可充分搅拌放冷,过滤分离。将滤纸上的滤饼移至铂皿中,在水浴上加热蒸发至干后,在100℃干燥粉碎,可得约20g的白色三氟化铋。
贮存方法
本品应密封保存。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
主要的刺激性影响:
在皮肤上面:刺激皮肤和黏膜。
在眼睛上面:刺激的影响。
致敏作用:没有已知的敏化作用。
生态学数据
总括注解
通常来说对水是不危害的
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3260 8/PG 2
危险品标志: 腐蚀
安全标识:S26 S45 S36/S37/S39
危险标识:R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