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尿酸
物理性质
性状:无味白色结晶
密度(g/mL,20℃):1.768
熔点(oC):>360
溶解性:微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浓硫酸、热无机酸。
作用与用途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动物试验中证明急性毒性不明显,大鼠灌胃30mg/kg,每周六次,连续6个月,使体重增长延缓。但局部注射可引起肉瘤。对人体皮肤及黏膜有刺激性,在330℃以上分解产生氢氰酸。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局部过热现象。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
性质与稳定性
主要用于制新型漂白剂、消毒杀菌剂、水处理剂以及树脂、涂料和金属氰化缓蚀剂等。
用于制造氰尿酸-甲醛树脂、环氧树脂、蜜胺树脂等。作为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备氰酸、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或钾)等氯代衍生物;也用于制造农药杀虫剂及除草剂、胶黏剂、聚酯及泡沫塑料阻燃剂、油漆涂料、抗油绝缘增塑剂、高温玻璃钢、层压塑料及橡胶热稳定剂等。此外,还可用作织物及纸张漂白剂、农用灭菌剂、医院及游泳池水等的消毒剂。
用于合成氯代衍生物,还可用作游泳池氯处理剂的稳定剂。尼龙、聚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剂,丁二烯橡胶热稳定剂等。
合成方法
1.由尿素聚合而得。将尿素与氯化铵混合,加热融熔,搅拌升温至210℃溶液变稠,升温至230℃以上融熔物渐渐固化,翻炒均匀,继续升温至250℃,保温15min。冷至100℃,加少量水浸泡,降至常温,在水中浸泡后粉碎,滤出固体物。将水和盐酸加入固体物中,搅拌加热至110℃,保温3h,分次补加盐酸和水,降温至30℃,水洗至中性,过滤,滤饼用水洗涤,干燥得成品。工业品纯度≥95%,每吨产品消耗尿素1200kg。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采用塑料桶或内衬塑料袋的铁桶包装,防热、防晒、防潮。按剧毒化学品规定贮运。
毒理学数据
1、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7700 mg/kg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水有稍微的危害。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26.17
2、 摩尔体积(m3/mol):64.3
3、 等张比容(90.2K):234.7
4、 表面张力(dyne/cm):176.6
5、 极化率(10-24cm3):10.37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2
2、 氢键供体数量:3
3、 氢键受体数量:3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互变异构体数量:5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87.3
7、 重原子数量:9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3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3389 6.1/PG 1
危险品标志: 刺激
安全标识:S26
危险标识:R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