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4-乙烯基苄基)-N,N-二甲胺
物理性质
性状:黄色或棕色透明液体
熔点(oC):0
作用与用途
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贮存方法
密封储存,储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冷藏温度4oC。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5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0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4
7、 重原子数量:12
8、 表面电荷:1
9、 复杂度:132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用作激光材料及电子元件;用于制药及其他有机合成.
用于制药。用作激光材料及电子元件。
合成方法
1.硫酸锰法
将菱锰矿粉与硫酸按质量比值l:1.8~1:2.0混合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锰,正常情况下使用电解槽的循环酸,并补充部分硫酸,待Ph4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将溶液中Fe2+氧化成Fe3+,再加石灰乳中和至Ph近中性,加人硫化钡饱和溶液,使重金属离子生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配制成电解液组成:MnSO4120±20 g/L、H7SO430±10 g/L,在温度93±5℃,槽电压2~3 V下,通常经20~30天电解,在阳极上沉积生成块状粗品,粗品经剥离、粉碎、用水多次漂洗,并加入碳酸氢钠中和至Ph 5~7,再经过滤、干燥、粉碎,制得电解二氧化锰产品。
2.氯化锰法
将菱锰矿与过量盐酸进行反应,生成氯化锰溶液,待反应完成后,加入石灰进行中和,控制Ph4左右,加入氧化剂过氧化氢使Fe2+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净化的氯化锰溶液加入硝酸锰配成电解液,使氯化锰浓度0.5~2.0 mol/L,HCl的浓度0.01~1.0 mol/L。电解液中可加入含量10%~15%的硝酸锰,在温度85~95℃下电解,这样可解决电解过程中微量氯放出反应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及腐蚀问题。电解得到纤维状二氧化锰,再经粗品剥离、粉碎、中和漂洗、过滤、干燥、粉碎,制得电解二氧化锰产品。
3.天然锰矿活化法将高质量的软锰矿在空气中加热到600~800℃,或在还原剂(如煤粉、天然气)存在下,加热到300℃进行还原焙烧,使二氧化锰还原生成三氧化二锰,还原产物再经热硫酸处理,歧化三氧化二锰得到高活性γMnO2和硫酸锰,酸浸后浆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制得活性二氧化锰。
4.将六水合硝酸锰在空气中于150~190℃下长时间加热就可制得β-MnO2。但是这个合成方法只能得到块状产品,要制取均匀粉末状的产品可采用下述方法:首先,在120~125℃下加热直到全部固化为止,向这种固化产物加水搅拌并过滤,滤渣在110℃下干燥1日后粉碎,再在150~190℃下加热2~3日,则得粉末状β-MnO2。在再加热过程中,若再用沸腾稀硝酸(1∶1~1∶6),接着用沸腾水洗涤,效果更好。另外,也可以将再加热的温度提高到450~500℃。β-MnO2是带有刃形边缘的大颗粒或棒状物。
5.在d=4A·(2θ=28°)的地方检测出散射的X射线衍射图像、结晶初期的产物都称为γ-MnO2。用铅、钛或碳作阳极,电解硫酸锰和硫酸的混合水溶液(90℃),在极板上生成一层γ-MnO2。欲得到微粒状γMnO2,可向硫酸锰和硫酸的混合沸腾水溶液中加过硫酸铵,或者向硫酸锰和硝酸钾的混合热水溶液中添加高锰酸钾即可生成。不论哪一种均为水合物,氧含量比化学计算值稍少一些。
6.在通风条件下,先将试剂水合硝酸锰结晶加热到100℃,然后缓慢升至160℃,使其热分解:
分解终点得到的是黑色粉末状二氧化锰粗品。待冷却后,用少量相对密度为1.34的分析纯硝酸湿润粗品,并搅拌成粥状物后,重新加热至160℃。冷却后过滤,并用相对密度为1.62的分析纯硝酸洗涤二次,重新加硝酸调成粥状,再加热到160℃,冷却过滤,用硝酸洗涤3-4次,于150℃干燥即可。
毒理学数据
1、 急性毒性:大鼠静脉注射LD50:>1mg/kg;狗静脉注射LD50:>1mg/kg;
2、其他多剂量毒性:大鼠静脉注射TDLo:560 μg/kg/4W-I;狗静脉注射TDLo:840 μg/kg/4W-I;
3、生殖毒性:受孕7天的大鼠静脉注射TDLo:1148 μg/kgSEX/DURATION;交配前61天的雄鼠静脉注射TDLo:3111 μg/kgSEX/DURATION;受孕17-22天的大鼠静脉注射TDLo:2700μg/kgSEX/DURATION;
生态学数据
对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
2、 摩尔体积(m3/mol): 无可用
3、 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
4、 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
5、 极化率:无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