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醇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液体,带有刺鼻催泪芥末样气味,刺激眼睛。
沸点(oC,101.3kPa):95-97
熔点(oC):-50
相对密度(g/mL,20/4oC):0.8524
相对密度(g/mL,25/4oC):0.8476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2.00
折射率(n20oC):1.4135
折射率(n25oC):1.4111
折射率(30oC):1.4029
黏度(mPa·s,15oC):1.486
黏度(mPa·s,20oC):1.361
黏度(mPa·s,30oC):1.072
闪点(oC,闭杯):22
闪点(oC,开杯):32
燃点(oC):378
蒸发热(KJ/kg):39.99
燃烧热(KJ/ kg):1853.9
比热容(KJ/(kg·K),20~95.5oC,液体):2.78
相对蒸发速度(乙醚=1):11
临界温度(oC):271.9
热导率(W/(m·K),20oC):0.1754
蒸气压(kPa,20oC):2.31
爆炸下限(%,V/V):2.50
爆炸上限(%,V/V):18.0
溶解性:能与水、乙醇、氯仿、乙醚及多种溶剂无限混溶,与水混合时体积缩小。40%烯丙醇与60%水组成的混合液体体积收缩到最小(为2.5%)。
溶度参数(J·cm-3)0.5:24.795
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5.750×109
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38.680
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1913.5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124.5
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1866.2
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171.8
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38.9
作用与用途
1.避免受热和接触空气。避免与强氧化剂、碱金属、酸类接触。
具有刺激性芥子气味的无色液体。 与水、乙醚、乙醇、氯仿和石油醚混溶。在-190℃时变成玻璃体。易燃,遇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室温时稳定,当温度超过100℃并有氧存在时会形成黏稠性聚合物(聚烯丙醇)。化学性质活泼,可进行加成、氧化、酯化及聚合等反应。毒性较大。室温稳定,高温(100℃)与空气中氧接触生成黏稠状的聚合物。在酸性介质被重铬酸钾氧化成丙烯醛或丙烯酸。浓盐酸作用生成烯丙基氯。烯丙醇加溴很容易生成2,3-二溴丙醇。
2.有特殊臭味,且能强烈地刺激眼、皮肤、咽喉、黏膜,严重时可致失明。附着在皮肤上能使之发红产生烫伤,并迅速经皮肤吸收,而引起肝脏障碍、肾炎、血尿等症状。毒性最强的醇之一,大鼠经LD5064mg/kg。狗经口LD5040mg/kg。生产现场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mg/m3,在此浓度下刺激性已很强,无法长时间忍耐。当溅及皮肤时宜用水冲洗并涂油脂类药物。操作时穿戴防护用具。
能刺激眼睛、皮肤、咽喉、黏膜,有强烈的催泪作用。
3. 存在于烟气中。
性质与稳定性
1.用于丙烯化合物制备,树脂、塑料合成,分析上用于显微分析及测定汞等。聚合反应单体,广泛用作增塑剂、交联剂等,也用作透镜材料及涂料的制造单体。制造甘油、缩水甘油、医药、香料化妆品及农业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也用于涂料和玻璃纤维工业。
2.聚合反应单体,也是合成医药、农药及香料的重要中间体。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丙三醇、甘油烯丙酯、表氯醇、乙酸烯丙酯、丁酸烯丙酯、己酸烯丙酯、丙烯酸烯丙酯、偏苯三甲酸烯丙酯、乙酰乙酸烯丙酯、烯丙基硫脲等。广泛用作增塑剂、交联剂、阻燃剂、抗氧剂、表面活性剂、纤维处理剂等,也用作透镜材料及涂料的制造单体。
3.在显微镜分析中用作固定剂,丙烯化合物制备,树脂、塑料合成等。
合成方法
贮存方法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炎热季节库温不得超过25℃。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采用白铁桶包装。按易燃有毒物品规定贮运。
毒理学数据
1、刺激性:人经眼:25ppm ,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mg/24 小时,引起刺激。
2、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99mg/kg;兔径皮LD50:75400mg/kg
大鼠吸入LC50:76ppm/8H
3、对眼、鼻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并有较强的全身毒性,导致肝、肾损害和内脏出血,有害影响将在体内长期积累。尽量防止与液体接触。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理毒性:水中浓度19.5mg/L时,活性污泥对氨氮的硝化作用抑制75%。
2、生物降解性:接种生活污水沉降污泥20度,2.5ppm的烯丙醇可被降解 9.1%/5天,55.0% /10天。
3、非生物降解性:可光降解。
4、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在水体中可被悬浮物和沉积物微弱吸附。在水体中可生物降解,大气中蒸气态时,可与羟基反应。
5、其他有害作用: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2.28ppm; 33.35ppm(觉察阈)。 水中嗅觉阈浓度: 水中浓度为 0.017mg/L时,有微臭。 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 0.2g(氧)/g(样品),1.66g(氧)/g(样品)。 COD(化学需氧量): 2.11g(氧)/g(样品),2.10g(氧)/g(样品)。 ThOD: 2.2g(氧)/g(样品)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17.202、 摩尔体积(m3/mol):70.6
3、 等张比容(90.2K):157.2
4、 表面张力(dyne/cm):24.5
5、 介电常数:
6、 偶极距(10-24cm3):
7、 极化率:6.82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2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1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0.2
7、 重原子数量:4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7.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1098 6.1/PG 1
危险品标志: 有毒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38 S45 S61 S36/S37/S39
危险标识:R10 R50 R23/24/25 R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