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苯氧基苄基氯
物理性质
性状:液体
密度(g/mL,25oC):1.189
沸点(oC,5mm hg):141-142
折射率:n
闪点(°F):>230
作用与用途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
贮存方法
保持贮藏器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确保工作间有良好的通风或排气装置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224mg/kg;大鼠皮肤接触LD50:5723mg/kg;小鼠经口LD50:1666mg/kg;豚鼠经口LD50:1250mg/kg;
2、其他多剂量毒性:大鼠经口TDLo:4500 mg/kg/30D-I;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8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 1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9.2
7、 重原子数量:15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7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1760 8/PG 3
危险品标志: 腐蚀
安全标识:S26 S27 S28 S45
危险标识:R22 R34
性质与稳定性
1.用作聚丙烯腈纤维抽丝溶剂、化学分析试剂、彩色电影胶片冲洗剂、某些植物脱叶剂,以及机场道路除莠剂。还用于制药、印染、橡胶处理、黑色镀镍及制造人造芥子油。
2.抑霉防腐剂,与过氧化氢合用于牛奶保鲜,有抑制霉菌作用。我国规定每升生牛乳的最大使用量为0.3%的过氧化氢2.0mL,加硫氰酸钠16.76mg。可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使用。如要扩大使用地区,必须由省级卫生部门报请卫生部审核批准并按农业部有关实施规范执行。
3. 用作分析试剂,如作掩蔽剂、沉淀剂、显色剂。还用于印染和医药工业。
4.用作聚乙烯醇水溶液黏度的稳定剂。还用作聚丙烯腈的溶剂、彩色胶片冲洗剂、化学分析试剂、植物脱叶剂以及橡胶处理剂。
5.用于氰化镀铜、氰化镀银以及退除铜及铜锡合金基体上的镍镀等溶液中,主要作为添加剂,也可作为镀黑镍和镀银电解液中的主要成分。
合成方法
1.合成法
将氰化钠与硫黄反应生成硫氰酸钠,经除杂、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再经蒸发、过滤、结晶、分离,制得硫氰酸钠。其
NaCN+S→NaSCN
2.砷碱副产法以砷碱液脱除焦炉气中硫化氢时,生成硫氰化钠和氰钠,通过再生塔转化成硫代硫酸钠和氰酸钠。
上述砷碱液脱硫废液用硫酸处理,控制Ph值至4.5,使硫化砷析出,用纯碱中和,此时原料液中硫氰酸钠含量为130~160 g/L,硫代硫酸钠250~300 g/L,经真空蒸发,在15~16℃下结晶,分离除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粗品加水溶解,加人硫酸在90~100℃保温2h,使硫代硫酸钠转变为硫酸钠,过滤除去,滤液经加碱除铁,加氢氧化钡除残存的硫酸钠,上层净化后滤液再经真空蒸发、离心分离,即得纯度在98%以上、含氧化亚铁(FeO)量0.0005%以下的硫氰酸钠成品。其反应如下:
3Na2S2O3+H2SO4→3Na2SO4+4S+H2O
Fe3++3OH-→Fe(OH)3↓
Na2SO4+Ba(OH)2→BaSO4↓+2NaOH
3.将等物质的量的NaOH加入NH4SCN水溶液中,在瓷蒸发皿里蒸发,直到没有NH3产生。继续蒸发到开始有结晶析出,所得晶体用乙醇、丙酮重结晶后,再用乙醇重结晶一次。用离心法除去母液。于130℃干燥。
4.将48%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搅拌下加到相同质量的硫氰酸铵溶液中,加热反应至不再产生氨气并有结晶析出为止:
冷却后过滤,结晶分别用乙醇和丙酮各重结晶一次,甩干,于130℃下干燥即可。
5.栲胶脱硫液提取硫氰化钠 栲胶脱硫液经澄清槽澄清后,即进入Na2S2O3蒸发器进行蒸发,待脱硫液蒸到一定密度后,即放入澄清槽中进行澄清,并经过滤器的过滤,滤渣另行处理。清液进入结晶槽中,在此用低温水冷却,并进行缓慢搅拌,待结晶到达终点后由离心机进行分离,滤饼即是Na2S2O3产品,分离液去提取产品NaCVS。Na2S2O3分离液在澄清槽中进一步澄清,清液进入粗制NaCVS蒸发器中,经加热蒸发,待浓缩到有结晶物出现时,即可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热过滤,分离液返回脱硫系统或进行套用。粗制NaCVS放入溶解槽中,用蒸馏水溶解并进行加热,溶解液再经过澄清槽、过滤器后,清液进入精制NaCVS蒸发器中,经蒸发浓缩到结晶物出现时,即由离心机进行分离,分离液回脱硫系统,固体即为NaCVS产品。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46.37
2、 摩尔体积(m3/mol):140.9
3、 等张比容(90.2K):380.8
4、 表面张力(dyne/cm):53.3
5、 极化率:18.38
6、 介电常数: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