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亚甲基)二甲基溴化亚胺正离子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的精细晶体
熔点(oC,常压):148.0-153.0
作用与用途
避免氧化剂
避免暴露于空气和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贮存方法
密闭于阴凉干燥环境中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不确定
2、 摩尔体积(m3/mol):不确定
3、 等张比容(90.2K):不确定
4、 表面张力(dyne/cm):不确定
5、 极化率:不确定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有害
安全标识:S26 S36/S37
危险标识:R20/21/22 R36/37/38
性质与稳定性
三、 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合成方法
工业生产有复分解法和离子交换法。
用氯化钾和硝酸铵(代替硝酸钠)为原料的复分解法,氯化钾和稀硝酸为原料的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氯化钾、硝酸铵、碳酸氢铵为原料的内循环法,硝酸铵、氯化钾为原料的循环法等工艺均处于工艺研究阶段。
1.复分解法
将硝酸钠加入盛有适量水的反应器中,用蒸汽加热,在搅拌下使硝酸钠全部溶解,再按NaNO3:KCl=100:85配料比缓慢加入氯化钾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钾,当加热蒸发使溶液浓度达45~48°Bé、温度达120℃时,首先析出氯化钠。经真空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氯化钠晶体,减少硝酸钾的带损。滤液送入结晶器,用滤液量10%~15%的水稀释,边搅拌边冷却,经24h后,析出硝酸钾结晶,经真空过滤、水洗、离心分离后,送至气流干燥器在80℃以上进行干燥,制得硝酸钾成品。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离子交换法
以氯化钾和硝酸铵为原料,使氯化钾和硝酸铵溶液中的钾铵离子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转换,得到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
经蒸发浓缩、过滤、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水洗、离心分离,气流干燥,制得硝酸钾成品
3.工业上常利用氯化钾和硝酸钠的复分解反应制备,于500mL蒸发皿中加入100mL去离子水,加热到60℃,在搅拌下逐渐加入100g工业硝酸钾粉末。再加入0.1g碳酸钾,稍加煮沸,过滤,在搅拌下滤液冷却结晶,抽滤,干燥。
4.取100g硝酸钾溶于80mL热水中,溶液经折叠滤纸过滤,于搅拌下冷却,用布氏漏斗吸滤出结晶,并在室温下使之干燥,若母液加以利用,则制剂产率可达97%,溶液在过滤前若加入0.1gK2CO3(纯级),煮沸后过滤,可以除去杂质Fe3+,制剂中若含有杂质KNO2,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取400g硝酸钾溶于900mL水中,向此溶液中加入20mLHNO2,然后滴加入KMno4溶液,直到红色不退为止,再加1~3滴草酸溶液,使红色素退去,为了除去溶液中的Mn2+加入K2CO3至呈弱酸性,过滤析出MnCO3沉淀,滤液则用HNO3中和,直至呈中性。然后将溶液蒸发至形成结晶膜。以下结晶和分离等操作,可按上述方法进行。
5.转化法 系将硝酸钠与氯化钾复分解而得。此法工艺流程简单,产品质量较高,工业上广泛采用。
6.合成法 系按硝酸与氯化钾作用,生成硝酸钾、氯气及亚硝酰氯。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LD50:3750 mg/kg(大鼠经口)。ADI:0-3.7mg/kg(以硝酸根离子计,FAO/WHO,1996)
2.在食物中、水中、胃肠道内,特别是在婴儿的胃肠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钾而具有较大的毒性。
3.吸入粉尘或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0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7、 重原子数量:20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24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