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次酸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
熔点(oC):292-295
折射率:162°
比旋光度(o):16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吡啶、乙酸。
作用与用途
按规格使用和贮存,不会发生分解,避免与氧化物接触
性质与稳定性
1、由豆科植物基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茎中提取的甘草酸,制成铵盐后再经水解而得。甘草为我年生草本,主产于内蒙古和甘肃等地。甘草的根及根茎主要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是甘草的甜味成分。甜约为蔗糖的50倍。将粉碎后的甘草加水加热,连续逆流提取,分离除去草渣杂质,得水溶液。蒸发、浓缩,搅拌下加硫酸pH2-3。静置沉淀,除去上清液。沉淀物用水洗尽硫酸根,加热浓缩浓缩,熬制成甘草酸膏。将甘草酸膏粉碎,用95%乙醇加流提取2-3次,每次3h,得乙醇溶液。经过滤后搅拌通氨至pH为7-7.5。再过滤,得甘草酸三铵盐粗品,用冰醋酸精制,即为米黄色的甘草酸单铵盐。将甘草酸单铵盐加入5%硫酸水溶液中,搅拌加热至近沸,回流水解15h,过滤、水洗得甘草次酸粗品。经重结晶、脱色即得含量在92%以上的基草次酸。以甘草计,总收率约0.5%。
2、由甘草抽提液(见“02317甘草”)经浓缩、干燥后,制得粗结晶,然后在稀酒精中重结晶而得。得率6%-14%也可直接用氨水萃取,经浓缩后用硫酸沉淀,再用95%乙醇重结晶而得.
3.本品为消炎药。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过敏性及职业性皮炎。化妆品中添加本品可制成疗效性化妆品。
合成方法
1、甜味剂;甜味改良剂;调味剂(与食盐配合应用,效果特别大);香味增强剂(乳制品、可可制品、蛋制品、羊肉等除膻增香用)。我国民间惯用于酱及酱制品、腌渍品等。
2、抗生素类药,用于治疗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螺旋杆菌等的感染
3、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高档化妆品原料,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细菌繁殖等作用
4、该品为消炎药。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5.将粉碎的甘草加水加热,连续逆流提取,分离除去杂质,得水溶液。蒸发、浓缩,搅拌下加入硫酸调ph为2~3。静置沉淀,除去上清液。沉淀物用水洗除硫酸根,加热浓缩,制得甘草酸膏。将甘草酸膏粉碎并用9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3h,得乙醇溶液。经过滤后搅拌通氨至ph为7~7.5。再过滤得甘草酸三铵盐粗品,用冰醋酸精制,即得米黄色的甘草酸单铵盐。将甘草酸单铵盐加入5%的硫酸水溶液中,搅拌加热至近沸,回流水解15h,过滤、水洗得甘草次酸粗品。再经重结晶、脱色即得甘草次酸。
贮存方法
密封保存,放置于通风、干燥地方,避免于其他氧化物接触。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小鼠经腹腔LC50:308mg/kg,除致死剂量外无详细说明;
小鼠经静脉LC50:56mg/kg,除致死剂量外无详细说明;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133.69
2、 摩尔体积(m3/mol):411.6
3、 等张比容(90.2K):1082.2
4、 表面张力(dyne/cm):47.7
5、 极化率(10-24cm3):52.99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6.4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4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 互变异构体数量:5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74.6
7、 重原子数量:34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965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9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