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双(3-氨丙基)哌嗪
物理性质
性状:带白色晶体状粉末
密度(g/mL,25/4℃): 0.97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6.9
熔点(oC):15
沸点(oC,常压):150-152
折射率: 1.502
溶解性:不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贮存方法
密封于阴凉干燥处。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60.56
2、 摩尔体积(m3/mol):204.0
3、 等张比容(90.2K):513.1
4、 表面张力(dyne/cm):39.9
5、 极化率(10-24cm3):24.01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4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4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6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58.5
6、 重原子数量:14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116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2735 8/PG 2
危险品标志: 腐蚀
安全标识:S26 S27 S28 S45 S36/S37/S39
危险标识:R34
性质与稳定性
1.吡拉西坦衍生物,γ-内酰胺类脑功能改善剂,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系统,有促进和增强记忆功能。和吡拉西坦相比,有作用强、起效快、毒性低等优点。用于改善脑功能,特别是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的行为和精神障碍。
2.本品为脑机能改善药,可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对大鼠辨别学习的记忆再现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对抗缺氧引起的记忆减退,有效地改善某些原因引起的记忆障碍。临床用于中、老年人记忆减退(健忘症)和脑血管病后的记忆减退的治疗。本品起效快、毒性低。
合成方法
方法1:2-吡咯烷酮和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在乙醚中,三乙胺存在下,于0~10℃回流3h,得茴拉西坦。
方法2:对甲氧基苯甲酸和氯化亚砜反应,得对甲氧基苯甲酰氯(收率90%)。然后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先和4-氨基丁酸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三乙基苄铵盐(TEBA)存在下反应,得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丁酸(收率69.4%) 后,再在甲苯中,二氯亚砜存在下环合,得茴拉西坦,收率80.4%,熔点118~120℃。
方法3:对甲氧基苯甲酸氯化为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后,再和2-吡咯烷酮钠在四氢呋喃中、4-二甲氨基吡啶(DMAP)存在下反应,即得茴拉西坦,收率76.2%(以对甲氧基苯甲酰氯计),熔点118~119℃。
方法4:2-吡咯烷酮在含甲醇钠的甲苯中,回流1h后,再蒸尽甲醇。在10℃加入TEBA,滴加对甲氧基苯甲酰氯的甲苯溶液,在室温下搅拌0.5h,再在50℃下搅拌6h。处理后得茴拉西坦,收率85%(以2-吡咯烷酮计),熔点120~121℃。
方法5:2-吡咯烷酮和三乙胺混合,在0~10℃:滴加三甲基氯硅烷。加毕,室温反应2h。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酰氯的二氧六环溶液,在40℃下搅拌2h,得茴拉西坦,收率65%。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4,500 mg/kg
大鼠(腹膜)LD50: 1,255 mg/kg
大鼠(皮下)LD50:>5mg/kg
大鼠(静脉)LD50:>50mg/kg
小鼠(口服)LD50:3,648mg/kg
小鼠(腹膜)LD50:1,180mg/kg
小鼠(皮下)LD50:>5mg/kg
小鼠(静脉)LD50:>100mg/kg
兔子(口服)LD50:>2mg/kg
由于食盐的LD50是3,000 mg/kg,BPA的急性毒性程度与食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