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溴乙烷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沸点(oC,101.3kPa):131.7
熔点(oC):10
相对密度(g/mL,25/4oC):2.1687
蒸汽相对密度(g/mL,空气=1):6.48
折射率(n25oC):1.5360
黏度(mPa·s,25oC):0.01613
闪点(oC):132
蒸发热(KJ/mol,b.p.):190.9
熔化热(KJ/mol):10.84
生成热(KJ/mol,25oC,液体):80.805
燃烧热(KJ/mol,液体):1217.9
比热容(KJ/(kg·K),定压):0.72
临界温度(oC):309.8
临界压力(MPa):7.15
电导率(S/m,25oC):1.28×10-11
溶解度(%,水,25oC):0.54
蒸气压(kPa,20oC):1.09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93
体膨胀系数(K-1,15~30oC):0.000958
相对密度(20℃,4℃):2.1791
常温折射率(n20):1.5387
溶解性:微溶于水,能溶于四氯化碳、苯、汽油、乙醚、及无水乙醇。能溶解油脂、蜡、橡胶、树脂、赛璐珞等。
溶度参数(J·cm-3)0.5:20.656
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6.860×109
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49.260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37.5
气相标准熵(J·mol-1·K-1) :329.74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9.17
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79.2
液相标准熵(J·mol-1·K-1) :223.30
液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7.6
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31.8
作用与用途
避免光照。避免与强氧化剂、碱金属接触。常温下稳定,不易燃烧。在光作用下部分发生分解。与强碱反应生成溴代乙烯。
蒸气有毒,浓度高时能引起麻醉作用,全麻时会引起肺水肿致死。空气中最低中毒浓度25×10-6。吸入致死浓度1000×10-6。对啮齿动物有致癌作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30×10-9。蒸气刺激呼吸道,损伤肝、肾。液体接触皮肤可致溃烂。受到沾污时,应立即脱去外衣,擦干皮肤。生产场所要求通风良好,备有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等。
性质与稳定性
用作溶剂,用于有机合成、杀虫剂、医药等。用作汽车、航空燃料添加剂,赛璐珞的不燃性溶剂,谷物、水果的杀菌剂以及木材的杀虫剂等。
合成方法
1.乙烯溴化法 工业生产采用乙烯与溴进行非催化加成,反应速度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水蒸气的存在能加速反应的进行。排放尾气中含过剩乙烯和HBr,经洗涤塔用水洗涤脱HBr,再回收过剩乙烯。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贮运条件和防护要求同(一)溴甲烷,并避免与铝、镁、钾、钠等接触或与强碱和富氯物质接触。国际航空运输联合法规为第727条毒物B。
毒理学数据
1、 刺激性:兔经皮:1%,14天,严重刺激。
2、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O:108mg/kg;兔径皮LD5O:300mg/kg
3、具有中度麻醉作用,易被皮肤吸收,其蒸气刺激眼黏膜和上呼吸道。麻醉性小,但能引起感觉迟钝、抑郁、呕吐。服用40g即可致死。慢性中毒时,能引起眼球结膜炎、支气管炎、喉头炎、食欲不振、抑郁等症状。潜在致癌物。嗅觉阈浓度199.94mg/m3。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192.25 mg/m3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应给予特别注意。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26.77
2、 摩尔体积(m3/mol):87.9
3、 等张比容(90.2K):216.0
4、 表面张力(dyne/cm):36.4
5、 介电常数:
6、 偶极距(10-24cm3):
7、 极化率:10.61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0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7、 重原子数量:4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6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1605 6.1/PG 1
危险品标志: 有毒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45 S53 S61
危险标识:R45 R23/24/25 R36/37/38 R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