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脲氰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结晶体。
密度(g/cm3,20℃):1.31
熔点(oC):160~161
闪点(℃):100
蒸气压(kPa,25oC):8×10-5
作用与用途
白色结晶体。m.p.160~161℃,相对密度1.31(25℃),蒸气压约8×10-5Pa (25℃)。25℃时溶解度:丙酮10.5%,二甲基甲酰胺18.5%,氯仿10.3%,甲醇4.1%,苯0.2%,己烷0.1%,水0.1%。正常贮存条件下稳定。
性质与稳定性
高效杀菌剂,有内吸作用,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能提高残留活性。对霜霉目真菌(疫霉属、霜霉属、单轴霉属)有效。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葡萄霜霉病,推荐剂量0.9~1.2g/100m2。
用于防治番茄、黄瓜等作物的霜霉病和晚疫病
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
霜脲氰是一种新杀菌剂,它对葡萄霜霉病及马铃薯晚疫病等真菌病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合成方法
1.N-乙基脲、氰乙酸和乙酸酐反应得N-氰乙酸基-N-乙基脲,N-氰乙酰基-N-乙基脲再与亚硝酸钠反应1h得到2-氰基-2-肟基乙酰胺钠盐。在2-氰基-2-肟基乙酰胺钠盐中,缓缓加入硫酸二甲酯,同时不断地用50% NaOH溶液调节pH值,使pH值保持7-8反应得到霜脲氰。
2.N-氰乙酰基-N-乙基脲的制备 将N-乙基脲98g、氰乙酸94g和乙酸酐200g混合液,搅拌下升温至60℃,在此温度下保持3h, 停搅拌,静置,析出结晶,减压(78℃/90.4×103Pa)脱去乙酸。再添加130mL水,蒸出残存的酸,抽滤,水洗,干燥,得白色细针状结晶,熔点173℃。
2-氰基-2-肟基乙酰胺的制备 将甲醇125g、水125g、N-氰乙酰基-N-乙基脲77g、亚硝酸钠36g在氮气气流下于40℃反应1h,再加6mol/L盐酸18g,使pH值5.3左右,继续在40℃反应2h,然后加入50%NaOH溶液7g,调节pH值至7~8。此产品在溶液中以钠盐形式存在。
3.霜脲氰的合成 在上述反应物中,缓能动加入硫酸二甲酯75g,同时不断地用50%NaOH溶液调节pH值,使pH值保持7~8,于40℃反应2h,冷却至5℃,抽滤、水洗、干燥,再在无水乙醇中重结晶。
贮存方法
0-6°C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 1100 mg/kg,毒性作用的细节没有报告以外的其他致死剂量值
大鼠腹腔:4980 mg/m3/4H,产生腹泻和严重的营养代谢-体重减轻或减少体重增加
狗经口: 1500 mg/kg,惊厥或癫痫阈值的影响胃肠道,腹泻和严重的营养代谢-体重减轻或减少体重增加
由于食盐的LD50是3,000 mg/kg,BPA的急性毒性程度与食盐同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48.60
2、 摩尔体积(m3/mol):155.5
3、 等张比容(90.2K):406.5
4、 表面张力(dyne/cm):46.6
5、 极化率(10-24cm3):19.26
6、 性状: 无色针状结晶固体(从无水乙醇中)
7、 熔点160-161℃
8、 蒸气压为0.8×10-4Pa(25℃)
9、 溶解度(每1000g):水1.0g;丙酮105g;氯仿103g;二甲基甲酰胺185g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7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5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 互变异构体数量:5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04
7、 重原子数量:14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301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1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3077
危险品标志: 有害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60 S61 S36/S37
危险标识:R22 R43 R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