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甲苯胺盐酸盐
物理性质
性状:类白色固体。
闪点(oC):
蒸气压(kPa,25oC):
溶解性: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远离氧化物。
贮存方法
存放在密封容器内,并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的地方必须远离氧化剂。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小鼠(腹膜)LD50:650 mg/kg;
大鼠(腹膜)LD50:660 mg/kg
青蛙(皮下)LDLo: 574mg/kg
由于食盐的LD50是3,000 mg/kg,BPA的急性毒性程度与食盐同。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35.31
2、 摩尔体积(m3/mol):107.9
3、 等张比容(90.2K):270.7
4、 表面张力(dyne/cm):39.5
5、 极化率(10-24cm3):13.99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1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6
6、 重原子数量:9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70.8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2811 6.1/PG 3
危险品标志: 有毒
性质与稳定性
1.萤石是氟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其产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农药、防腐、灭火、电子、电力、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纯净无色透明的萤石可作为光学材料,萤石在光学上具有低色散、低折射率和对紫外线、红外线滤光性高的特性,用于制作棱镜和高质量的光学元件。在玻璃工业中,萤石作为助熔剂、遮光剂加入,它能促进玻璃原料的熔化,是生产乳化玻璃、不透明玻璃和着色玻璃的原料。在陶瓷工业中,萤石主要用作瓷釉,它能在瓷釉生产过程中起到助色和助熔作用。色泽艳丽的萤石亦可作为宝玉石和工艺美术雕刻原料。随着科技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萤石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火箭推进燃料,激光、原子能制造工业以及医学上的人造血、人造心瓣膜和代用骨骼都离不开萤石。
2.可作脱水和脱氢反应的催化剂及冶金助熔剂。
3.在化学工业中用于制造氢氟酸,再以它为原料制造有机、无机氟化合物。在钢铁工业中作助熔剂,可降低熔点,增加渣的流动性,它与石灰共用时可降低钢中硫、磷的含量。还用作电焊条焊接组分及玻璃、玻璃纤维的制造,还可作搪瓷釉的组分。合成的纯氟化钙单晶可用作红外线材料。
合成方法
1.中和法
将氢氧化钙溶于氢氟酸中,然后蒸发、过滤、干燥、粉碎,制得氟化钙成品。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钙镁磷肥副产法
将钙镁磷肥副产所得废气用水吸收,过滤,然后加石灰乳中和,加热化合,再经沉降分离、过滤洗涤、脱水、干燥、粉碎,制得氟化钙产品,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在固体碳酸钙中加入过量氢氟酸,至刚果红呈酸性,在加热条件下不再溢出二氧化碳,反应结束,静置,分出沉淀,用水倾析洗涤2-3次至酸性合格。过滤后在60-80oC干燥,并于400-500oC煅烧3h,粉碎即可。
3.把碳酸钙或氢氧化钙用氢氟酸溶解,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过滤、干燥、粉碎即可。或者将钙镁磷肥副产得到的废气用水吸收并过滤,然后加石灰乳中和,加热化合,再经分离、洗涤、脱水、干燥即可。
4.由碳酸钙加过量的氢氟酸可制取氟化钙。100g碳酸钙与100mL的沸水放在聚乙烯杯中,混合成糊状物,向杯中加入40%氢氟酸,同时搅拌,直至不再产生CO2气泡,过滤,将沉淀分离出来,在沉淀上加稀醋酸,至确实无CO2产生,用热水彻底洗去各种杂质,在300℃下干燥即得氟化钙。
5.将10g碳酸钙与5.8克氟氢化铵粉末混合均匀,放在铂皿中,铺成1.3cm厚的薄层,于175℃加热1h,即得氟化钙。如果以氟化铵为原料制备,则称量7.5g,于200℃加热1h,亦可得氟化钙晶体。
6.开采矿石 后经选矿、浮选而制得。
7.人工合成制氟化钙 将氟硅酸溶液与氢氧化钙在70~75℃温度下进行中和反应而生成氟化钙。
工业上直接采用天然萤石矿粉极为少见,一般均需通过选择各种不同含量的氟化钙精矿后才被采用。其选矿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萤石矿的物性、含量及用户要求而定。开采后的萤石矿,经手选、粉碎、球磨、浮选、浓缩脱水和烘干,即得萤石精矿粉。
8.在固体碳酸钙中加入过量氢氟酸,至刚果红呈酸性:
.
在加热条件下不再逸出CO2 ,反应结束,静置,分出沉淀,用水倾析洗涤2~3次至酸性合格。过滤后在60~80℃干燥,并于400~500℃煅烧3h,粉碎即可。
9.将30%左右的硝酸钙溶液加热,然后加入30%左右的氟化铵溶液 ( 稍过量) ,进行反应:
当沉淀完全后,将混合物在60~70℃下加热1h,静置,分去上层清液,用水倾析沉淀2~3次,过滤,在60~80℃下干燥,并于400~500℃煅烧3h,冷却后研磨成粉状,再用热水洗涤至不
含 NH3+离子和NO3-离子为止。甩干,于60℃下干燥后在400~500℃煅烧2h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