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钴
物理性质
性状:玫瑰红色粉末,易被空气或弱氧化剂氧化成Co(OH)3而变为棕褐色,在真空中脱水生成CoO。
密度(g/mL,25/4℃):3.597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酸和铵盐溶液中。
作用与用途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避免接触氧化物。结晶态Co(OH)2为暗紫色粉末,在空气中较稳定,Co(OH)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碱溶液,而易溶于酸。
性质与稳定性
用于制钴盐、钴催化剂、蓄电池电极的浸透溶液及油漆干燥剂
用于玻璃、搪瓷着色,制钴化合物,以及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
合成方法
1.含钴废料法各种含钴废料经硝酸、盐酸溶解,所得氯化钴溶液用过氧化氢净化除铁,必要时加入碳酸钠或氨水,以保证净化完全。净化后的氯化钴溶液加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钴,再经洗涤、离心分离,制得氢氧化钴产品。
2.二价钴的硫酸盐或硝酸盐与碱作用,即可生成氢氧化钴。将100g CoSO4·7H2O溶于水中形成接近饱和的溶液,在加热和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加入将42g氢氧化钠溶于60mL水中形成的碱溶液。沉淀反应在长型烧杯中进行,这样有利于混合液澄清。开始时生成的沉淀为蓝色,当置于水浴上加热时,沉淀迅速转变为红色。澄清后用水倾析洗涤数次,然后在布氏漏斗上抽滤,并用水洗到洗涤水呈中性为止。最后在装有浓H2SO4的真空干燥器中进行干燥。由于氢氧化钴在空气会被慢慢氧化,所以制备操作最好在用惰性气体保护的操作箱中进行。
3.在60~70℃的温度下用金属钴与稀硝酸反应,当反应基本停止后,补充失去的水分,并分离出多余的金属,加入CoCO3使溶液接近中性,并在此温度下保温2~3h,过滤除去不溶物。然后在不断搅拌和加热的条件下慢慢加入2%的氨水,使开始生成的蓝色沉淀能及时转变为紫色,而后转变为淡玫瑰红色的沉淀。反应完成并澄清后,用吸管将溶液吸出,并用水洗涤至水溶液呈中性,迅速过滤出沉淀,在装有浓H2SO4的真空干燥器中进行干燥。
贮存方法
贮存于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受热。运输时要防雨淋和日晒。勿与酸、铵盐物共贮混运。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
毒理学数据
小剂量能活化调节组织呼吸、造血和其他过程的许多酶,大剂量时,则抑制这些酶的活性,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影响,选择性损伤胰腺的内分泌部分,影响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选择性地损伤心肌。吸入钴化合物,有时出现支气管哮喘。研磨的钴化物能引起急性皮炎,有时表面形成溃疡。
生态学数据
通常来说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2、氢键供体数量:2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3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有害
安全标识:S26 S37/S39
危险标识:R20/21/22 R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