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铋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至浅黄色结晶。有氯化气味。易吸湿。约430℃时升华。
密度(g/mL,25/4℃): 4.76
熔点(oC): 230.5
沸点(oC,常压): 447
溶解性:溶于盐酸、硝酸、无水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在水中分解成氧氯化铋。
作用与用途
1.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2.避免接触碱,水分/潮湿.
3.空气中的微量水分也可以使其分解。可溶于酒精、丙酮及盐酸中。在空气中升华即生成BiOCl。
性质与稳定性
分析试剂。铋盐制造。有机反应催化剂。
合成方法
1.将氧化铋加如到事先加热到25-30ºC的相对密度为1.19的分析纯盐酸中(过量40%左右),经30-40min,可得透明氯化铋溶液:

将所得溶液在75-85ºC下蒸发至成结晶膜,冷却得氯化铋结晶,迅速抽滤,不必干燥,立即入瓶即得三氯化铋的水合物。
母液可回收利用,重新蒸发结晶。
2.按上法制得的氯化铋盐酸溶液进行蒸发至液体温度达190ºC为止,冷却,将所得物粉碎成小块,迅速蒸馏(通风),最初整出的是少量盐酸,温度在445-447ºC整出纯的无水三氯化铋。
3.在放有金属铋的反应设备中通入纯氮,排除空气,同时对设备予以干燥,然后通入氯气并升温,反应生成的氯化铋升华,冷却凝结可得氯化铋粗品,粗品可进一步升华提纯。
4.将装有10g铋的试料舟放在内径25mm、长900mm左右的硼硅酸玻璃反应管中,试料舟放在距气体导入口约1/3长度的地方,将反应管内的空气用惰性气体置换出来后,进一步用干燥的氯气置换。一边以200mL/min的速度通入氯气,一边将试料舟部分加热至450℃,就可在处于室温的反应管区析出三氯化铋的无色结晶。将排出气导入氯气吸收瓶中(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水溶液),使之完全吸收。反应结束后,冷却之,用惰性气体置换氯气,在惰性气氛中取出三氯化铋,或将反应管的三氯化铋的析出区的两端熔封(可预先将反应管拉细,使内径为10mm左右)。
5.将按摩尔比为4倍量的炭与三氧化二铋混合,在约400℃下,使与氯气反应,也可制得三氯化铋。
6.在1L的瓷皿中加入400mL HCl,加热至25~35℃后逐渐向其中加入200g Bi2O3。30~40min后即可得到透明的溶液。将溶液在水浴上于75~80℃下蒸发到形成BiCl3的薄膜为止(约为原体积的1/4)。冷却后自溶液中析出BiCl3·2H2O的细小结晶。将母液重新蒸发并使其结晶。由于BiCl3·2H2O强烈地吸水,故过滤操作应迅速进行。产量220g(75%~80%),将未经干燥的制品放于深色磨口瓶中保存。制取无水BiCl3时,将BiCl3的盐酸溶液蒸发至液体的温度达到190℃时为止。然后冷却,将制得产物粉碎为小块,放入一带有小空气冷凝器的烧瓶中迅速蒸馏,接受器应连接氯化钙管以防空气中的水汽。最初蒸出的是少量盐酸,温度继续升高至445~447℃后即蒸出纯BiCl3。产率80%。
贮存方法
干性的保护气体下处置,
保持贮藏器密封
放入紧密的贮藏器内,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刺激
安全标识:S26 S36 S37/S39
危险标识:R36/37/38 R36/38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 1mg/kg
大鼠(皮上)LD50: >6,810mg/kg
由于食盐的LD50是3,000 mg/kg,BPA的急性毒性程度与食盐同。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78.01
2、 摩尔体积(m3/mol):232.1
3、 等张比容(90.2K):592.7
4、 表面张力(dyne/cm):42.5
5、 极化率(10-24cm3):30.92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7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4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8.1
6、 重原子数量:19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303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