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氧化锇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或淡黄色单斜晶体。有挥发性。有毒!有似氯的辛辣气味。易升华挥发。
密度(g/mL,25/4℃):4.906
熔点(oC):40.6
沸点(oC,常压):130
临界温度(oC):40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苯、四氯化碳、乙醇、乙醚和氨水,溶于盐酸生成四氯化锇并放出氯气。
作用与用途
1.熔化热9.80 kj/mol。微溶于水;溶于苯、四氯化碳、乙醇、乙醚和氨水,溶于盐酸生成四氯化锇并放出氯气。有强氧化作用,还原时变为二氧化锇或金属锇。四氧化锇蒸气在灼烧时和氢发生爆炸性反应生成锇粉。能与有机物反应。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并就医诊治。皮肤接触用水冲洗。如有灼伤须就医诊治。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2.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等。在有机溶剂的溶液中长时间放置则分解。有强烈的氧化作用。还原时则变为二氧化锇OsO2或金属锇。水溶液状态用氢不能还原。OsO4蒸气在灼烧时和氢发生爆炸反应变为锇粉末。溶解于浓盐酸生成OsCl4并放出氯气。在冷的碱溶液中形成[OsO4(OH)2]2-。
3.辛辣的、有氯的气味,有刺激性、强腐蚀性,会烧伤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必须戴手套和防护眼镜且在通风橱中操作
性质与稳定性
用作有机合成氧化还原的催化剂。氧化剂。电子显微镜技术。标本的稳定剂。用作氧化剂,其稀的水溶液可作生物染色剂。
合成方法
1.将金属锇粉末或锇的化合物放入石英管内,在氧气流中,开始加热至约300 ℃,最后加热至800 ℃左右进行反应,用两个硬质玻璃槽收集,后一个玻璃槽放在冰水中冷却,制得四氧化锇
贮存方法
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热源和火种。
毒理学数据
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作用,即使在低浓度时也会引起流泪和结膜炎。较长时间接触可发生角膜损伤,甚至双目失明。也可引起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以及损伤肾和肺。皮肤接触可使皮肤发绿或变黑,引起皮炎和形成溃疡。
生态学数据
对水是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68.3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3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3286 3/PG 2
危险品标志: 有毒
安全标识:S23 S45 S36/S37
危险标识:R23/24/25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42.31
2、 摩尔体积(m3/mol):137.1
3、 等张比容(90.2K):338.6
4、 表面张力(dyne/cm):37.1
5、 极化率(10-24cm3):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