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二甲酯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微有类似洋葱臭味。
密度(g/mL,20/4℃):1.328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不确定
熔点(oC):-31.8
沸点(oC,常压):188.5
沸点(oC,2.0kPa):76
折射率(20oC):1.3874
闪点(oC):83.3
比旋光度(o):不确定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oC):不确定
蒸气压(kPa,25oC):不确定
饱和蒸气压(kPa,60oC):不确定
燃烧热(KJ/mol):不确定
临界温度(oC):不确定
临界压力(KPa):不确定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不确定
爆炸上限(%,V/V):不确定
爆炸下限(%,V/V):不确定
溶解性:与乙醇混溶,溶于乙醚、苯,不溶于二硫化碳,稍溶于水。能被水和强碱逐渐分解。
作用与用途
1.无色油状液体,久置色变黄。剧毒,可燃。遇明火、高热能燃烧。有腐蚀性。能被水或碱逐渐水解成相应的醇。
2.本品剧毒。对呼吸系统黏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影响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心、肺、肝、肾等功能。大鼠经口LD50为440mg/kg。空气中含量达1%时,吸入人体即有致命危险。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可用氨水作为解毒剂。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
性质与稳定性
1.硫酸二甲酯是农药、染料、医药、香料工业等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甲基化剂。用以制造甲酯、甲醚、甲胺等。是二甲基亚砜、咖啡因、可待因、安乃近、氨基吡啉、甲氧苄氨嘧啶、香草醛以及农药乙酰甲胺磷等的原料。用作芳香烃的溶剂、烷基化剂。
2.用作甲基化试剂、溶剂。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等有机合成。
合成方法
硫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很多,如钠盐法、无水硫酸与甲醇直接反应法、二甲醚与三氧化硫合成法、氯磺酸合成法、硫酸氢甲酯法等。但除二甲醚与三氧化硫合成法外,都存在着产品收率低,原材料消耗大、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
贮存方法
1.本品密封阴凉避光保存。
2.本品用铁桶包装,规格200kg。应贮于干燥通风处,避免日晒雨淋。按有毒危险品规定贮运。
毒理学数据
人吸入 LCLo: 97ppm/10M。大鼠经口 LD50: 205mg/kg; 吸入 LC50: 45mg/m3/4H。小鼠经口LC50: 140 mg/kg; 吸入LC50: 280 mg/m3。硫酸二甲酯属高毒类,作用与芥子气相似, 急性毒性类似光气,比氯气大15 倍。对眼、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强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脱落,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 穿破导致纵膈或皮下气肿。此外,还可损害肝、肾及心肌等,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灼伤,水疱及深度坏死。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该物质的甲基性质,它在体内水解成甲醇和硫酸而引起毒作用,这已由动物实验和死亡病例的血液和内脏中检测甲醇证实。 Ghiringhelli 认为对眼和皮肤的局部作用, 部分是由于硫酸所致, 而全身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肺水肿是由于硫酸二甲酯分子本身的毒性作用, 因它能使体内某些重要基团甲基化所致。硫酸二甲酯对皮肤的损害,除其腐蚀作用外,还可能引起接触性过敏性皮炎。近年来,国外动物实验报告,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后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用大鼠进行实验还证实有致癌作用。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23.59
2、 摩尔体积(m3/mol):95.3
3、 等张比容(90.2K):234.2
4、 表面张力(dyne/cm):36.4
5、 极化率(10-24cm3):9.35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3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4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52.6
6、 重原子数量:7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107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1595 6.1/PG 1
危险品标志: 极毒
安全标识:S45 S53
危险标识:R25 R26 R34 R43 R45 R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