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氯苯氧乙酸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至黄色、晶体粉末、无臭、工业品略带酚气味。
密度(g/mL,20℃):1.56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7.63
熔点(oC):138
沸点(oC,0.05KPa):160
饱和蒸气压(kPa, 160oC):0.053
溶解性:微溶于水,微溶于油类,溶于乙醇等。
作用与用途
避免与氧化物、碱类接触。
性质与稳定性
农业上用作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 常加工成钠盐、铵盐或酯类的液剂、粉剂、乳剂、油膏等使用。
合成方法
1、 先用苯酚氯化制得2,4-二氯酚,后者在氢氧化钠存在下与氯乙酸缩合生成2,4-D钠盐,再酸化成2,4-D原药。另一种新工艺是将苯酚和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先缩合,然后氯化而得。
2、 由2,4-二氯苯酚与一氯乙酸在NaOH溶液中加热回流制得2,4-二氯苯氧乙酸钠,再用盐酸酸化而成。
3、 以苯酚为原料,先与氯乙酸缩合后经氯化,或先氯化后与氯乙酸缩合均可制得产品。(1)先缩合后氯化工艺。将苯酚置于反应釜,加热熔融,先后投入2.2倍(摩尔比)地氢氧化钠和1.2倍(摩尔比)地氯乙酸,并在100-110℃下反应30min。反应物冷却后,用盐酸中和,可析出苯氧乙酸,收率82%以上。
苯氧乙酸于65-90℃下,缓慢通入1.4倍-1.6倍(摩尔比)地氯气,氯化产物即2,4-二氟苯氧乙酸,收率89%。
(2)先氯化后缩合工艺。将熔融的苯酚置于氯化器中,在45-65℃下通氯约8-9h,当反应物料相对密度达1.406(40℃)时氯化反应结束。反应物趁热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沸后,滴加氯乙酸钠溶液,并回流4-5h。稍冷后用30%的盐酸中和至PH1-3。趁热加苯萃取,并分出有机层。冷却后析出白色结晶,经抽滤、烘干得成品。
4、 以苯酚为原料,先与氯乙酸缩合后经氯化,或先氯化后与氯乙酸缩合均可制得产品。
先缩合后氯化工艺
将苯酚置于反应釜,加热熔融,先后投入2.2倍(摩尔比)的氢氧化钠和l.2倍(摩尔比)的氯乙酸,并在100~110℃下反应30min。反应物冷却后,用盐酸中和,可析出苯氧乙酸,收率82%以上。
苯氧乙酸于65~90℃下,缓慢通入1.4~1.6倍(摩尔比)的氯气,氯化产物即为2,4-二氯苯氧乙酸,收率89%。
先氯化后缩合工艺
将熔融的苯酚置于氯化器中,在45~65℃下通氯约8~9h,当反应物料相对密度达1.406(40℃)时氯化反应结束。反应物趁热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沸后,滴加氯乙酸钠溶液,并回流4~5h。稍冷后用30%的盐酸中和至Ph值1~3。趁热加苯萃取,并分出有机层。冷却后析出白色结晶,经抽滤、干燥得成品。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毒理学数据
1、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666-1313mg/kg
小鼠经口LD5O:375mg/kg
大鼠经皮LD5O:1500mg/kg
生态学数据
对水有稍微的危害。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48.91
2、 摩尔体积(m3/mol):148.4
3、 等张比容(90.2K):397.2
4、 表面张力(dyne/cm):51.2
5、 极化率(10-24cm3):19.39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8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3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6.5
7、 重原子数量:13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8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 3077 9/PG 3
危险品标志: 有害
安全标识:S24/25 S26 S36/S37/S39 S46 S61
危险标识:R22 R37 R41 R43 R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