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霉利
物理性质
性状:白色结晶
密度(g/mL,25℃):1.42~1.46
熔点(oC):166~166.5
闪点(oC):>100
蒸气压(Pa,20oC):1.05×10-2
燃烧热(KJ/mol):74.2
溶解性:易溶于丙酮、氯仿、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乙醇,难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常温常压下稳定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动物试验无致畸、致突变作用,二代繁殖试验也未见不良影响。
性质与稳定性
1、 内吸性杀菌剂,兼有保护和治疗的作用,低温高湿条件下使用效果明显。用于油菜、萝卜、茄子、黄瓜、白菜、番茄、向日葵、西瓜、草莓、元葱、桃、樱桃、花卉、葡萄等作物,防治灰霉病和菌核病及灰星病、花腐病、褐腐病、蔓枯病等,也可用于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有抗性原菌。如防治灰霉病,在开花初期、盛花期、结果期分别用50%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在初花期、盛花期喷1~2次。
2、 属保护地用蔬菜杀菌剂
3、 用于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等病害
合成方法
1、 由α-氯代丙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甲酯和3,5-二氯苯胺为原料制备。先将α-氯代丙酸甲酯与α-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用,制备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酸甲酯,然后水解得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酸。将上述产物与3,5-二氯苯胺反应,合成腐霉利。
2、 α-甲基丙烯酸乙酯与α-氯代丙酸乙酯、步丁醇钾和氢氧化钠、乙酐反应,制得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羧酐。再滴加3,5-二氯苯胺的苯溶液,析出中间体,滴毕搅拌30min,减压脱苯,往残留物中加入乙酐和无水乙酸钠,于100℃加热30~60min,脱去乙酸和过量的乙酐,用稀氢氧化钠和水洗涤,干燥得腐霉剂。m.p.165~167℃。
贮存方法
密封、在 0-6 oC下保存
毒理学数据
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800mg/kg,雌大鼠7700mg /kg,雄小鼠7800mg /kg ,雌小鼠9100mg /kg。大、小鼠急性经皮LD50> 2500mg /kg。大、小鼠皮下注射LD50> 10000mg/kg。雄大鼠腹腔注射LD50为850mg/kg,雌大鼠730mg /kg,雄小鼠1560mg /kg ,雌小鼠1900mg /kg。雄小鼠业急性经日无作用剂量为22 .Omg/kg,雌性为83.5mg/kg。含1000mg /kg剂量的词料喂养大鼠12个月,体重无减少,临床血液化学参数无异常,尿分析无异常,眼科险查无病变。鲤鱼LC50 > lOmg/I_ (48h),虹蝉鱼LC50 7.22mg/L(96h),蓝鳃鱼LC50 10.25mg/L(96h),对鸟和蜜蜂安全。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7.4
7、 重原子数量:18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405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2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