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结晶
密度(g/mL,25℃):1.59
熔点(oC):143.8
沸点(oC,常压):442.3
溶解性:微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
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性质与稳定性
氯化烟酰杀虫剂,主要用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等,此外也可用于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由于其既不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钠通道,也不作用于氨基丁酸-氯离子通道,因此对防治抗性害虫十分有效。用于禾谷类作物、玉米、马铃薯、棉花、蔬菜、柑橘等。最近,也被开发为新的杀白蚊剂。广泛用于棉花、蔬菜、果树、水稻、小麦等作物,有效防治蚜虫、飞虱、叶蝉、象甲等害虫。
合成方法
3-甲基吡啶-N-氧化物(1)的制备 将7mL H2O、22.8g 3-甲基吡啶、80mL CHCl3和1.4g磷钼酸依次加入反应瓶中,均匀混合,升温至75℃,滴加47g 30%H2O2,滴毕继续反应6h,脱苯、脱水,加50mL CHCl3,过滤,减压脱溶得棕色液体,冷却至20℃变为浅棕色固体,收率>90%。
2-氯-5-甲基吡啶(2)的制备 将0.25mol的(1)、0.37mol三乙胺及250mL CH2Cl2均匀混合后,在氮气保护下滴加邻苯二甲酰氯,滴毕保温反应2h,抽滤,CH2Cl2洗涤,滤液脱溶,冷却调pH值为6。馏出物分出油层,水层萃取,合并油层,干燥脱溶,得无色至浅黄色油状液体25.9g,收率76%。
2-氯-5-氯甲基吡啶(3)的制备 将上步产物(2)0.15mol、苯8mL混合,于50℃滴加含0.1molSO2Cl2的苯溶液,2h滴完,加热回流4h,脱溶。产率70%。
吡虫啉(4)的制备 将乙腈10mL、N-硝基亚米唑烷-2-基胺(5)0.15mol、碳酸钾7.2g、CsCl少许混合后,滴加溶有2-氯-5-氯甲基吡啶(3)0.1mol的乙腈溶液,加热回流反应5h,过滤,用乙腈洗滤渣,合并滤液,脱溶得褐色固体,产率90%。
吡虫啉也可用下述方法制备:以甲苯为溶剂,N-(2-氯-5-吡啶甲基)亚乙基二胺在室温下与溴化氰作用,所得的环合产物于低温加入浓硫酸中,然后滴加发烟硝酸,于0℃反应2h,得吡虫啉。
贮存方法
密封储存,储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远离氧化剂。
毒理学数据
原药对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24mg/kg >雌性大鼠为450 ~ 475mg/kg ;雄性、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 5000mg /kg;大鼠急性吸入LC50 > 0. 5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对大鼠蓄积系数K >5。未见引起长期或繁殖影响,动物试验无致癌和诱变作用。鹤鹑急性经口LD50为31 mg /lcg,水蚤工LC50 >32mg /L。对鱼类低毒。蚯蚓LC50 为10.7mg/kg干土壤。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8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6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 互变异构体数量:2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83.7
7、 重原子数量:17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31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