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铌
物理性质
性状:灰棕色金属状粉末,结合碳量为11.45%(质量分数),具有紫色光泽。
密度(g/mL,25℃):7.7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8.47
熔点(oC):2300
19. 溶解性:溶于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物,不溶于酸和水。
20. 晶格常数a=0.447 nm
21. 弹性模量338000 N/mm2
22. 热膨胀系数6.65×10-6/K
23. 热导率14 W/(m·K)
24. 生成热-140.7 kJ/mol
25. 比热容36.8 J/(mol·K)
26. 电阻率35 μΩ·cm。
作用与用途
常温常压下稳定
避免的物料 氧化物。不溶于冷热盐酸、硫酸、硝酸,溶于热的氢氟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在1000~1100 ℃下稳定,在1100 ℃以上则迅速氧化成五氧化铌。碳化铌易熔于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钨等化合物中,并一起生成类质同晶固溶混合物。
属于氯化钠型晶体结构,晶格常数4.471A·(1A·=0.1nm),比刚玉还硬,微维氏硬度(负荷50g)是2400kg/mm2。熔点也很高,为3490℃[81,82]。
性质与稳定性
1.作为碳化物硬质合金添加剂,它是三元、四元碳化物固溶物组分,如WC-NbC-C三元系等。也可作紫色人造宝石。
2.用于生产耐磨薄膜及半导体薄膜。也可作生产碳化钼的原料。可作制造无铬的特殊合金及工程陶瓷等。
合成方法
1.五氧化二铌还原法工业上通常以五氧化二铌和炭黑为原料制备碳化铌:首先将五氧化二铌和炭黑按比例配成碳化料,使其充分混合,将其装入石墨坩埚中,用高频电炉在氢气或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600~1800 ℃,进行第一次碳化,然后再补加炭黑,使其充分混合,再于氢气或真空下加热至1800~1900 ℃,进行第二次碳化,即得碳化铌。
其反应式如下:

2.直接法
以金属铌和炭黑为原料来制备碳化铌:将金属铌粉和炭黑按比例配合,经充分混合后,在真空或氢气中加热至1600~1700℃,使其直接碳化即制得碳化铌。

3.气相反应法
以五氯化铌蒸气、氢气及甲烷的混合气为原料,制备碳化铌:将五氯化铌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通过以电加热的、温度达1000℃以上的钨丝上,这时在钨丝表面形成金属铌层,再继续通电使温度升至1300℃,再通入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使铌碳化成碳化铌而沉积在热钨丝的表面,即为产品。

4.辅助金属浴法。使用钴作辅助金属,选用Nb与Co按1∶2的比例组成金属浴,用纯石墨坩埚,在氢气流中于塔曼炉中加热至1800℃,冷却后(升温要在1h内,在最高温度保持2~3h,在2h内冷却至室温)用浓盐酸将钴溶解除去,则得到粒度为100~200μm的粉末状NbC,纯度为含结合碳11.3%(质量分数),游离碳0.3%(质量分数)。用这个方法制得的NbC与TaC的情况相同,杂质特别是氧和氮的含量低为其特征(氧100×10-6,氮10×10-6以下)。
5.气相反应法。把五氯化铌NbCl5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到经直接通电加热至1000℃左右的钨丝上,在钨丝表面形成金属铌层,接着增大通过钨丝的电流,以提高金属铌层温度达1300℃。另外,将通向钨丝表面的气体,由上述的混合气改换成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通到铌层上部,使铌碳化变成碳化铌。

6.由金属铌经碳化制取。把氧化铌Nb2O5或Nb2O3用氢还原制得的铌粉或者将氢化铌的粉末与炭黑按等摩尔比混合[用球磨机干式混合10h,然后加压成型,用铌粉时为高压(294199.5kPa左右);用氢化铌时为低压(98066.5kPa左右)]。把这种加压成型的粉末保存在纯石墨坩埚或盘内,在氢气流中(使用露点约-35℃的纯氢)用塔曼炉或感应加热炉加热至1300~1400℃,使之渗碳形成碳化铌。加热时间决定于原料的用量和加热炉电容,一般,必须在最高温度下保持1h。
贮存方法
常温密闭,阴凉通风干燥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 氢键供体数量:0
2、 氢键受体数量:0
3、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4、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5、 重原子数量:2
6、 表面电荷:0
7、 复杂度:0
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9、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0
1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共价键单元数量:2
毒理学数据
试验方法:口服
摄入剂量: 15毫克/千克,女性30-31日(县)后受孕
测试对象:啮齿动物-兔
毒性类型:生殖
毒性作用: 1.对新生儿-活力指数(例如, #活着的每一天4 #活产)
2.对新生儿-增长的统计数据(例如% ,减少体重增加)
试验方法:口服
摄入剂量: 28毫克/千克
测试对象:人力
毒性类型:急性
毒性作用: 1.腹泻
2.其他变化
大鼠经口LD50:14000mg/kg;小鼠经口LD50:22000mg/kg。本品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2~3g。碘蒸气强烈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器官,长时间接触碘或吸入碘蒸气,可引起咳嗽、流鼻涕、流泪、发烧、头痛、结膜炎、腮腺肿大、支气管炎、鼻炎、复视、皮肤红斑、皮肤黏膜出现水泡。重者则发生呕吐、腹泻、尿中出现蛋白和血红蛋白。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27.98
2、 摩尔体积(m3/mol):66.1
3、 等张比容(90.2K):180.1
4、 表面张力(dyne/cm):54.8
5、 极化率(10-24cm3):11.09